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精神学习: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

来源:东海证券 作者:刘思佳,谢建斌 2025-10-24 12:1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精神学习: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后发布了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
核心观点:“十五五”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阶段。会议公报对外部风险判断偏谨慎,但内部优势也同样突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要求下,未来纲要即使不设具体增速目标,但隐含的增速要求可能在4.7%左右。主要目标中科技及国家安全单列,重要性明显提升。重点任务中,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性加强,新增“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科技突出“原始创新”以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扩内需强调供需的双向互动,逆全球化冲击下坚持对外开放。同时,会议公报也兼顾短期,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四季度政策发力仍有空间。往后看,公报可以理解为“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摘要,而《建议》一般在会后的一周内公布,通常会在重点任务上有更明确的指示;更为详细的《纲要》将在明年两会上进行审议,会后公布全文。
十五五规划的定位,“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会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作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承上启下的阶段,还承载着完成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任务(2029年)。
外部风险挑战加剧,内部优势也同样突出。“十五五”时期面临的环境是“深刻复杂变化”,“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相对于“十四五”来说对风险挑战的强调更加突出。同时“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优势也同样突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对应了统筹发展和安全。
经济增速目标存在合理要求。会议公报以及《建议》一般不公布经济增速目标,即使明年两会公布的《纲要》如“十四五”一样,也不设具体五年的GDP增速目标,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结合2035年远景目标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2035年国内生产总值较2020年翻一番来看,2026-2035年GDP年均增速不应低于4.4%考虑到为“十六五”预留空间,隐含的增速要求可能在4.7%左右。
主要目标聚焦,科技及安全的重要性提升。相较于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十四五”目标用了700字以上来阐述,本次公报仅用了7句话来精简概括了“十五五”的主要目标。其中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突出了经济提质发展的要求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为首次单列成为主要目标之一,突显了科技发展的战略优先级提升;“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也同样为新增主要目标之一,反映了在外部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安全的重要性提高。
突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公报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重点任务中的排序提升到首位,深化实体经济的根基作用。由“十四五”的“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调整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强调了航天以及交通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十四五”,增加了“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的表述;“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有发展需要,也有安全需要。
科技创新的战略升级与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明确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动能,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结合得更为紧密。此外,创新方面,强调“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前者指向更多地往源头创新和颠覆性创新转变,后者指向要在部分战略核心环节避免被“卡脖子”。
以供需的双向互动,深化扩大内需。公报指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与“十四五”中“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的表述相比,更强调需求与供给的双向互动以及平衡。
对外开放的层级提升。对外开放在重点任务中的排序由“十四五”的第九位大幅提升至第五位,体现出在复杂国际环境下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内涵也提升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逆全球化冲击下,出口产品上的高端化发展以及出口目的地上的多元化发展共同支撑了中国出口的韧性表现。此外,“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提升中国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影响力。
民生中提及房地产。关于房地产,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并未提及,后续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落在了扩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篇章以及优化国土布局新型城镇化篇章中,前者提到要推动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后者主要强调房住不炒。本次房地产在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落在了民生这一栏,强调“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后续来看,旧改、保障房以及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好房子”或是重点发展方向。
兼顾短期,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本次会议同时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虽然2025年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已达5.2%,全年完成5%的目标难度不大,但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延续7月政治局会议精神,坚守底线思维不变。预计合计1万亿元的两项财政工具落地后,货币政策上年内也仍有降准降息空间。
风险提示:对公报精神理解偏差的风险;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房地产下行压力超预期美国关税政策超预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