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国内观察:2025年9月进出口数据:进出口增速双双明显回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事件: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2025年9月外贸数据。2025年9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8.3%,前值4.4%;进口同比7.4%,前值1.3%;贸易差额904.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6.9亿美元。
核心观点:9月出口增速超预期,主要受欧盟、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强劲支撑,低基数效应以及贸易多元化发展带来的支撑或是主因。往后来看,美国新一轮关税威胁存在不确定性,若无缓和,11月1日生效之前,不排除再次出现“抢出口”的可能,但圣诞季备货旺季的影响可能已经不大,“抢出口”效应与之前相比不会太强。不过双方围绕船舶、半导体、稀土的贸易政策,或是谈判前的施压博弈,关注后续可能的经贸谈判以及元首会晤。从进口来看,9月反映出好转的迹象,但仍需关注持续性。
低基数以及多元化发展支撑明显。同比来看,9月出口增速较8月回升3.9个百分点,高于Wind一致预期的5.65%;环比来看,9月2.2%,高于近4年同期均值1.66%,强于季节性。此外,9月出口规模3285.65亿美元创年内新高。总体来看,9月出口超预期,一方面受低基数影响,去年同期环比-1.58%,为2016年以来同期最低;另一方面,对美出口降幅有所收窄,出口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也给予较强支撑,例如1-9月对非洲、拉美累计同比分别为出口当月同比28.3%、6.9%,当月增速分别为56.41%、15.32%。
发达国家制造业仍处收缩区间。9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为50.8%,较8月回落了0.1%。美国ISM制造业PMI回升0.4百分点至49.1%,日本制造业PMI、欧元区制造业PMI分别回落1.2、0.9百分点至48.5%、49.8%。整体来看,美欧日制造业PMI仍略低于荣枯线。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影响仍需持续跟踪,AI带来的资本开支扩张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需求;欧洲内部格局分化,能否突破财政困局,扩大财政支出或成为重要变量。
国别来看,其他地区贡献抬升,进一步验证出口多元化发展。9月,对其他地区的出口增速由前值的8.11%升至15.55%。对美、欧出口增速有所回升,当月同比较8月分别回升6.09个、3.79个百分点至-27.03%、14.18%。对东盟、日本出口有所回落,当月同比较前值回落6.88个、4.93个百分点至15.62%、1.81%。环比来看,对美国强于季节性,环比为8.55%,高于近4年同期均值的3.66%;而对欧盟、东盟、日本皆弱于季节性,环比分别为-7.09%、-6.06%、5.03%,弱于近4年同期均值的-5.49%、2.58%、8.62%。从拉动的角度,欧日9月拉动2.07pct,东盟拉动2.42pct,美国拖累4.24pct,合计整体较8月回升0.08pct;其他地区拉动8.05pct,前值4.23pct。
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较高,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有压力。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当月同比皆有所上涨,较上月分别回升5.1个、2.6个、8.4个百分点至12.6%、11.5%、4.5%。主要产品中,肥料、粮食有明显回升,上月表现较好的稀土和船舶皆量减价增,但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前者反映相关协定的落实下全球需求旺盛,后者反映中游装备制造仍具明显优势。集成电路、通用机械设备等行业出口增速也同样保持相对领先。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维持低位,如玩具、鞋靴、箱包、灯具等。
进口增速超季节性显著回升。9月进口当月同比小幅回升,环比上升10.3%,高于4年同期均值1.66%,强于季节性。主要商品中,前期表现较好的未锻轧铜及铜材、食用植物油进口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维持高位;空载重量超2吨的飞机进口增速有明显回升;传统内需的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增速由负转正,钢材进口增速降幅收窄;上游能源相关的煤炭同样降幅收窄。一方面出口超预期对进口也有一定带动,另一方面黑色系商品回升或与实物工作量加快有关,不过这一点仍需持续性验证。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中美贸易关系仍存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