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电子行业点评:AI时代半导体的变与不变

来源:爱建证券 作者:许亮 2025-08-13 18:3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爱建证券《电子行业点评:AI时代半导体的变与不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2025年8月5日,爱建证券举办“爱建科技论坛之半导体专场”。本次论坛邀请到了众多科技企业共同探讨AI时代下半导体产业的“变与不变”,同时台积电(中国)副总裁陈平先生做专题演讲《AI时代的半导体工艺趋势》,分享了AI时代半导体成长逻辑、工艺发展趋势等主要内容。
AI时代半导体不同于爆款终端带动的周期性成长,而是工业革命级别的爆发性成长。过去30年,半导体经历了PC和智能手机带动的两轮历史发展阶段,之后在2023年半导体终于迎来了AI带动下的新一轮爆发。这一轮爆发不同于以往的市场全面爆发,更适合被称为“非对称成长”:传统IC产品所面向的手机、PC、汽车、IoT等领域仍处于消化期,表现相对疲软;而与AI相关的领域却呈现爆炸性增长。产业界在AI爆发初期也曾担心这一爆发性市场需求缺乏持续性,但进入2024-2025年,随着国际客户在各自AI领域的业务相继落地,叠加美股“七姐妹”(苹果、微软、英伟达、Alphabet、亚马逊、MetaPlatforms、特斯拉)业绩持续高速增长,这种担忧已得到有效缓解。我们认为下游客户的业绩增长得益于在AI领域的投入,这也将进一步推动下游市场对于AI投入的热情。AI在业绩和资本支出相互正激励的推动下仍将保持增长趋势。
AI时代先进制程的市场占比将会反超成熟制程,构成“金字塔倒三角”。以往工艺制程的分布呈正金字塔形——越成熟的制程应用范围越广,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尖端工艺使用者则很少,这也是先进制程到成熟制程的演进路径,是一个逐步向上迭代的过程。但实际上,近几年这种金字塔结构正在发生反转,先进工艺的需求会超过成熟工艺。先进制程除了能够带来更高的算力,同时也是影响能耗的关键因素。在追求算力的同时,能效也是必须考量的关键因素。例如:2纳米工艺相对3纳米工艺能节省30%的功耗。如果把这30%的功耗节省换算到数据中心的场景中,结合耗电、冷却以及空间占用等成本来看,将能够有效减少整体的算力投资成本。先进制程不仅能提升算力,还能显著节省整体成本。
AI时代半导体工艺发展的主要趋势有三条路线。第一条是传统的“密度提升”路线——每一代工艺都在单个晶圆上集成更多晶体管,通过缩小晶体管尺寸实现进步。目前,最先进的工艺已进入量产阶段:3纳米工艺量产已有三年,2025下半年2纳米工艺将正式量产。下一代工艺将进入“埃米时代”——比纳米小一个数量级,首款即14A(即1.4纳米)。第二条路线是2.5D和3D封装技术。台积电从2012年开始导入CoWoS2.5D封装技术,之后十年里,这项业务长期因需求有限、盈利乏力而发展承压。但到2023年,该技术的市场需求突然爆发,出现“一片难求”的局面;即便过去几年大幅提升产能,仍跟不上客户需求,足见其重要性。第三条路线是系统级优化。“系统与工艺协同优化”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关键的手段,但实施难度也很大。它要求系统公司主动牵头组织,从系统设计的初始阶段就开展协同优化。这也是当前的一大趋势,同时解释了为何半导体领域的参与者规模越来越大。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本次AI带动的半导体产业大爆发不同于以往的智能终端周期和供需周期,而是一次不亚于工业革命级别的产业大爆发。即使2023-2025年行业经历了爆炸式增长,下游市场需求与供应链实际产能之间的缺口却仍在扩大。未来,半导体工艺将沿着密度提升、先进封测和系统级优化三条路线持续发展。当前我们正处于AI时代,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伟大。它的本质是对算力的需求,而算力的核心在于竞争与供应。从长期趋势来看,半导体先进设备材料,制造与封装是半导体未来发展的核心,相关投资机会值得长期关注。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足,技术升级不及预期,贸易风险波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