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上海证券《市场大幅波动点评:股市正常回调,或成为新的“财富锚”》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摘要
事件概述
2025年7月30、31日A股市场连续下跌,wind全A分别下跌0.40%、1.36%。
分析与判断
股债跷跷板,并无实质利空,属于A股上涨过程中的正常回调。A股市场连续两天调整,债市则连续上涨,30年国债期货在7月30、31日分别上涨0.47%与0.57%,体现了较为明显的股债跷跷板效应。
寻找A股调整的原因我们认为可以从近期发生的大事去寻找。首先就是7月28-29日中美举行第三轮经贸谈判,并没有达成新的协议,据新华社,根据会谈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我们认为后续大概率能够如期展期90天,市场受此负面影响并不高。
第二个就是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我们认为此次政治局会议保持较强的政策定力,是因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全年实现5.0%的增长目标,下半年稳增长压力下降,可以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认为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综上,我们认为两件大事均不构成实质性利空,A股这两天的调整属于上涨过程中出现的正常回调。
对于后续A股走势我们仍然抱有较为乐观的态度。主要有以下几个逻辑。
现金、债券、黄金、楼市等大类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均不佳。
首先,当前国内投资者面临的各个大类资产收益率普遍较低。银行存款的利率经过多次下调后,国有大行1年定存利率已经低于1.0%。债市收益率目前也比较低,10年国债收益率自2025年4月7日以来在1.62-1.75%之间窄幅波动,一直难以有效跌破1.60%;债券型基金2025年表现不佳:中债总全价指数2025年下跌1.13%,Wind基金债券型基金指数:2025年上涨仅1.29%。
黄金2025年4月22日自高位回落以来也处于区间震荡行情,投资黄金的增值效应较2022年1月-2025年4月下降不少。楼市的投资效应也不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房屋销售价格指数2025年5、6月连续环比下滑,二线城市连续环比下降的时间更长,例如南京连续12个月不涨,厦门连续6个月不涨等等。
从当前时点来看,我们认为现金、债券、黄金、楼市等大类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均不佳。
权益市场的财富效应较好,当前估值仍不贵。
A股在今年的财富效应均较为不错,权益基金收益率整体较高。2025年1月13日至2025年4月1日与2025年4月7日至7月29日这两轮wind全A指数上涨过程中伴随着成交量放大,说明有较多的投资者参与进来获得资本利得,投资者的财富效应较好,形成了较高的风险偏好。
从基金表现也能得到这个结论,Wind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上涨16.18%;中国股票和混合型公募开放式基金净值2025年上半年分别上涨了6.22%与5.11%,QDII类型甚至上涨了11.85%。
虽然经历了上涨,但是当前A股的估值仍然不贵。截至2025年7月31日,深交所创业板与上证所主板A股平均市盈率处于近15年的50%分位数以下,深交所主板估值偏贵处于67%分位数;上证所科创板则处于上市以来的55%分位数。
政策持续完善股市生态,吸引力逐步提升。
我们认为国家持续出台系列政策,通过制度改革完善行业生态,逐步提升A股对资金的吸引力。在2025年7月政治局会议中也强调“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前面的政策包括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中长资金入市、1+N政策体系等等。2025年5月7日《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基金运营、考核等角度优化、完善公募基金行业生态,提高公募基金中权益投资规模占比。2025年1月,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旨在吸引长期资本进入股市。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被称为新“国九条”,与配套制度规则共同形成“1+N”政策体系,旨在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等等。
后续股市机会仍然较大,有望成为新的“财富锚”。
综上,我们认为当前股市调整并没有实质性利空,属于正常上涨过程中的回调。在当前其他大类资产收益率不佳的大背景下,已经体现了较好的财富效应的股市估值仍然不高,叠加政策层面的持续鼓励呵护,我们认为后续股市仍然具有较好的机会,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百姓新的财富锚。
风险提示
中美贸易谈判具有不确定性;
下半年经济增长放缓或超预期;
稳增长政策效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