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保险行业研究:惠民保产品框架发展重大变化:重申商业属性、强调差异化定价》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
7月31日,为贯彻落实保险业新“国十条”部署,规范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俗称“惠民保”)业务,金融监管总局向各保险机构下发《关于推动城市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核心内容
实现差异化定价,惠民保运行逻辑或重构,可持续性大幅提升。①《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应合理拟定惠民保的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等重要条款内容,根据充分可靠的疾病发生率、赔付率、费用率等历史数据,科学厘定保险费率。②遵循风险对价原则,实现差异化定价。原则上应当基于不同群体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相应的责任分级或费率分组。③首次纳入保险合同的责任,应当基于历史经验数据和医疗、医保、医药等相关方提供的基础数据,科学准确定价,意味着险企在纳入新责任时,需在保费与药品数量、价格、免赔额、赔付比例间权衡。
我们认为,惠民保作为“政府引导、商业运作、多方合作”且具有普惠性质的商业健康险产品,预计即便实施差异化定价,也会较为粗犷,不会像普通商业健康险一样精细化定价,以沪惠保特定疾病险为例,每人保费50元,但基本保额依据年龄增长阶梯式递减,上海基本医保参保人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基本保额(首次确诊即给付的金额)分别为20W/10W/3.5W/1W/7K/3K/2K,非上海基本医保参保人为2K。但预计仍会对老年群体的参保意愿产生影响,而老年群体对医疗保障与创新药的需求最高。
重申商业属性,回归市场化经营。①应当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保险公司自主经营,人民群众自愿投保。要按照商业保险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开展业务,坚持保费收取与保障程度相适配、扩面提质与商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②要及时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应用纳入责任范围,提供覆盖广泛、保费合理的保险服务,努力扩大惠民保惠及面。截至2024年,超过90%的城市商业医疗险产品包含特定高额药品理赔责任,其中2024年药品纳入数量达到672个,共计对160个创新药品品种产生赔付,较2023年增加17种,覆盖89个适应症类型,较2023年增加12个。
不得预先设定赔付率或设置基金池,不得搞低价无序“内卷式”竞争。①不得搞低价无序“内卷式”竞争,不得进行垄断性、排他性销售。②不得违背商业保险经营原则,预先设定赔付率或设置基金池,不得对已签订的保险合同赔付条件进行当年调整。如,浙江省明确规定惠民保将90%左右的保费用于赔付,10%左右的保费用于承保机构日常运营和利润,在此规定下,2021到2023年,浙江惠民保产品的平均赔付率高达90.05%,综合成本率为98.84%,部分城市惠民保实质亏损。③鼓励建立医疗、医保、医药、保险等多方参与的交流平台,提升投保和理赔的便利度,利好保司医药领域专业能力的提升。
点评
文件重申惠民保的商业属性与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惠民保经营行为,提升惠民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助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风险提示
1)权益市场波动;2)利率大幅下行;3)经济修复不及预期;4)监管趋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