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海通国际《“大而美”法案对美国工业板块利好的落脚点分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大而美”法案延续特朗普上一任期政策以期促进美国经济更广泛的经济繁荣。“大而美“法案(OBBB)旨在通过延长和扩大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TCJA)中的减税措施,使个人和企业受益,其中包括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税率从2017年减税前的35%永久降至21%;对传统能源企业来说,法案废除拜登政府为减少传统能源消费制定的多项条款,取消了电动车购置税收减免;而对个人而言,受益于永久性的TCJA税率延长,扩大的儿童税收抵免,加班费和小费的临时免税及老年人更高的抵扣额等措施。
美国“大而美”法案对工业和基建影响几何?美国“大而美”法案(OBBB)并未直接为传统制造业(如AI)或基础设施项目(例如道路、桥梁或宽带网络等项目)发展提供资金或明确刺激,与《两党基础设施法》或《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等为实体基础设施和半导体制造拨款数十亿美元的公共资金的立法不同,OBBB主要侧重于税收政策、放松管制和私营部门激励措施。然而,该法案中的某些条款可以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和鼓励资本投资来间接支持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大而美”法案对设备、工厂及研发的全额费用化与工业回流等指导政策一致。OBBB可能刺激间接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一个关键领域是通过其对设备、研发(R&D)和工厂的永久性全额费用化规定。政策通过允许企业立即扣除资本投资的全部成本,而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折旧抵扣,这可减轻升级设施、购买先进机械或扩建厂房的财务负担,降低采用自动化和高性能计算的成本,使依赖先进制造业(例如科技公司和设备制造商)受益。此外,对新工厂实行临时全额费用化政策,可能会激励先进制造工厂的建设,包括生产半导体或其他高科技零部件的工厂,与工业回流的政策指导预期一致。
“大而美”法案吸引资金进入“困难区”。“大而美”法案扩大了机会区(Opportunity Zone)的范围,旨在吸引私人资本进入发展困难区,对于一些经济效益较差的板块,如智慧城市技术、物流枢纽或能源项目等基建项目投资,叠加州或地方激励措施,增加项目推进能力。法案中强调了放松管制和能源政策,可以简化基础设施项目(例如管道或电网)的审批流程,这对于通常面临官僚主义性拖延的项目来说有一定推动力。然而在美国,如果没有专项公共资金,大规模基础设施现代化仍然需要依赖私人投资。
减税及鼓励在美产能扩张利于本土工业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发展。减税对于美国本土工业企业盈利有直接的影响,而在叠加关税及工业回流政策的作用下,本土工业企业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劣势缓解而相对竞争力增强,产能扩张提高市占率,实现本土制造供应本土市场的诉求。而个人端的减税降费利于提高整体消费,实现需求和供给的匹配性提升,投资和消费作为提高整体经济繁荣的双动力。政策利于传统能源及以核电为主的新能源,为基建及产能扩张提供相关设备的制造企业。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受益于政策带来的减税降费及产能扩张所需的相应设备投资的企业如【Vistra】、【Constellation】、【Talen Energy】、【GE Vernova】、【Schneider Electric】、【Eaton】、【Vertiv】、【Honeywell】、【Cummins】、【Caterpillar】。
风险提示:美国经济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美国政策变化风险;地缘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