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安证券《需求减少业绩承压,静待新材料放量》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万润股份(002643)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2025年4月25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和一季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6.93亿元,同比-14.22%;实现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67.7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71.87%。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1亿元,同比-17.62%/环比+15.51%;实现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126.48%/环比-161.7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134.96%/环比-190.00%。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8.61亿元,同比-8.17%/环比-7.52%;实现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18.76%/环比+1.3亿元,扭亏为盈;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14.14%/环比+1.3亿元,扭亏为盈。
主营产品订单量持续下跌,挤压盈利空间
沸石系列环保材料订单减少,公司业绩阶段性承压。2024年,公司境外销售产生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70%,车用沸石系列环保材料在北美地区的需求显著下降导致该系列产品业务持续承压,导致公司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全年营收呈现较大幅降低。为了应对市场波动与变化,公司采取双管齐下的应对策略:一方面,通过提质增效,巩固现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也积极拓展产品应用领域,重点发力石油化工催化裂化及吸附领域的沸石分子筛市场,以开辟新的业绩增长点。此外,公司经营模式主要以为客户供应定制产品为主,2023年部分阶段性需求的客户定制医药中间体产品需求有所变化,对公司医药产品业务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MP公司所属行业下游需求减少,也进一步加剧了业绩承压。
持续加强研发投入,短期内成本增加。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4.23亿元,同比增长16.01%。2024年,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相应增加,短期内成本增长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利润空间;长期来看,有望为公司带来更多发展机会与市场新机遇。此外,公司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1.45亿元,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司业绩下滑态势。
持续深化产业合作,共拓市场挖掘新机遇
公司持续积极强化产业合作,与中石化的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公司积极开发吸附与催化类高性能分子筛的产品与客户,并推动新领域沸石分子筛300吨的产能建设。2025年3月25日,公司与中石化签署《项目合作意向书》。公司在沸石分子筛领域的技术优势与中石化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深厚积累相结合,有望通过技术合作与创新助力双方实现优势互补,并在催化裂化和吸附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中石化作为国内石油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广泛的市场渠道和客户资源。通过与中石化合作,公司能够快速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提升产品市场覆盖率,并通过联合推广和市场开发,共同应对市场竞争,增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公司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提前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公司与京东方、德邦科技、业达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已完成设立并处于运营状态。合资公司聚焦于电子专用材料的研发与销售业务,有助于深化公司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的产业布局和竞争力,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关税调整助力公司显示材料产品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关税政策调整,为公司显示材料产品带来进口替代新机遇。2025年4月10日,美国对贸易逆差国实行了提高进口关税政策,对我国商品的加征关税税率已累计达到145%(125%对等关税+20%芬太尼关税)。作为回应,我国于2025年4月12日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对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统一提高至125%。该关税调整事件有望为公司显示材料产品带来新发展机遇。长期以来,国内显示材料市场存在较强的进口依赖,进口依赖度约达50%。随着关税调整政策实行,进口显示材料的成本将显著增加,有望为国内企业带来更大市场空间。公司作为国内显示材料领域的重要企业,在终端发光材料技术上持续突破,有望在本轮关税调整中加速实现国产替代。
投资建议
由于下游需求下滑等原因,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5、4.99、5.15亿元(2025-2026年前值分别为5.85、8.2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2.2%、33.3%、3.1%。对应PE分别为26、20、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