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福证券《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奋发有为,决胜“十四五”收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事件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总量规划目标明确,突出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导向。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宏观政策积极进取、统筹平衡,强化民生导向。延续此前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着力点在于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带动产业升级和畅通经济循环。并提出打好政策“组合拳”,“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强化宏观政策节奏与预期的匹配。
扩大内需置于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之首,消费与投资相结合。(1)消费方面: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侧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供给侧提出要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对内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对外扩大入境消费。供需与内外发力相结合,通过打造新消费场景,创造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2)投资方面: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效率与效果并重,既要优化管理机制与审批流程,也要选准好项目、防止低效无效投资。
产业结构重点突出,新质生产力引领新发展。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同时(报告中重点提及的新兴产业涉及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未来产业涉及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此外,报告还重点提及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运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等。
后市展望
2024年“924”以来自上而下的宏观政策基调转向明显,经济刺激与化债防风险并重,有效助力经济基本面积极运行,提振市场情绪。而春节后,自下而上的产业迭进进一步增强强国建设的信心,DeepSeek出圈背后蕴含着全球AI产业“东升西落”的宏大叙事,人形机器人升级不断,具身智能进入新时代。而此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引,再次明确高质量发展路径,有望从政策面和基本面继续支持慢牛行情。
本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政策、任务进行部署,总量方面自上而下锐意进取、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结构方面自下而上寻求突破、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总量目标设定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坚定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4%左右的赤字率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充分体现宏观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决心。结构上,首要部署全方位扩大内需工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围绕总量扩张,建议关注:(1)顺周期: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向好态势明确,顺周期板块或有所表现。(2)非银:宏观政策积极有为,为市场注入信心,交投有望日益活跃,券商作为牛市旗手将受益显著。
围绕结构重点,建议关注:(1)新兴消费:扩大内需是当前工作部署重点,新兴消费如新零售、电商、IP产业、首发经济等,通过创新供给驱动更多增量消费需求。(2)产业重点:此前科技结构性行情热度火爆,两会也重点提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自立自强,建议关注报告提及的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以及面对复杂国际形势下自主可控发展机遇。从主题概念角度,低空经济、卫星航空、AI手机、智能驾驶等科技方向相对涨幅仍要落后于TMT概念指数,有望成为后续行情扩散方向。(3)化债:化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方向,报告中也提及要“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政府支付能力增强有望为建筑、环保等行业的ToG端账款松绑减负,修复估值。
风险提示
政策调整变动或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市场剧烈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