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铜行业深度报告(II):铜消费的韧性及弹性:中国四大用铜行业远期铜消耗量分析展望

来源:东兴证券 作者:张天丰 2024-08-21 09:3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东兴证券《铜行业深度报告(II):铜消费的韧性及弹性:中国四大用铜行业远期铜消耗量分析展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摘要:
全球铜消费或进入周期性的强增长阶段。若以4年为周期来观察近30年的全球铜消费数据,2024-2027年全球累计阶段性铜消费或总计上涨11.3%至11345万吨,期间年均消费增长率约2.88%。全球以铜为代表的产业链库存重塑及以中国新质生产力与绿色低碳能源转型为代表的绿色能源基建的持续实施是推动铜消费延续增长的核心要素。
中国铜消费仍有远期良性展望。我们统计了下游主要铜消费终端的单位耗铜量,其中2023年四大行业(家电、交运、建筑及电力)的样本数据用铜量为1139.7万吨,占中国2023年铜消费总量1442万吨的79%;而据我们推测至2027年,该四大行业用铜量或增长325万吨至1454.6万吨(+27.6%),这意味着主要涉铜行业的铜消费年CAGR或达6.3%。我们认为在低碳能源结构转型及新能源基建支持下,中国的精铜消费增速或逐步恢复至3.5%之上,中国的精铜消费增长或依然高于全球,中国占全球铜消费的比重将不断提升(预计至2025年或升至55%之上)。
家电行业:2023至2027年的铜消费年均复合增速或为4.4%。2023年家电行业占铜消费总比重约22.2%,其中空调行业占总家电用铜总消费约77%。我们预计2023-2027年的空调产量或有年均6%左右的增速,即空调行业的用铜需求至2027年或会达到234万吨。我们将空调及其他家电产品(家用洗衣机、冰箱及冷柜)的耗铜数据测算整合,发现家电行业至2027年的铜消费复合增速或为4.4%,累计耗铜量或达到301万吨。
交通行业:2023至2027年的铜消费年均复合增速或为16.3%。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占中国铜总需求的11.3%,用铜量主要集中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及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充电桩为代表)。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汽车行业结构性变化,我们认为汽车行业整体耗铜量或在2027年增至212.14万吨,五年复合增速达15%,2027年较2023年的汽车行业铜消费或增长76%。此外,根据我们对新能源汽车产出增量的拟合以及2023年1:2.4的柱车增量比推算,到2027年充电桩每年新增量接近980万个,2027年充电桩用铜量23.11万吨(DC:AC按3:7计算),五年复合增速30.4%。综合观察,我们认为交通行业至2027年的铜消费平均增速或为16.3%,累计耗铜量或达到235万吨。
建筑行业:2023至2027年的铜消费年均复合增速或为1.6%。2023年建筑业占总用铜消费比重9.9%,铜水管、燃气管、散热器及电线等均是涉铜消费的主要商品。根据国务院《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至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通过对房屋新开工面积的拟合预测,结合建筑业单位面积每增加一平米平均耗铜0.28kg的行业数据,我们认为到2027年建筑行业用铜量预计120.4万吨,年均复合增速1.6%。
电力投资行业:2023至2027年的铜消费年均复合增速或为5.5%。电力行业的需求仍是铜消费增长的核心力量,2023年占中国铜总消费比例约56.6%,其中电线电缆、配电器及变压器等铜制品在电力投资中被广泛应用。我们根据电网投资数据结合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拟合发现,2023-2027年间电力系统耗铜总量或达到3690万吨,期间年均复合增速或至5.5%。
铜行业或延续高景气周期。我们认为铜市场的供应缺口或仍有趋势性放大可能。全球矿山产能增速受宏观周期、政策周期及产业周期共振而呈现趋势性刚性,而全球精铜需求端则受事件性扰动、政策性刺激及流动性收缩而经历了极端压力测试。上游供给的偏刚性及下游需求的强弹性或令实际铜矿供给相对冶炼需求仍承压偏紧,而中国精炼铜产量增速或现阶段性弱化,这意味着铜的定价重心或在基本面偏紧背景下仍显现易涨难跌,即铜的供需属性决定价格韧性而金融属性将决定价格弹性,而易涨难跌的铜价也意味着行业景气度或仍处于偏强周期,这也与公募基金在铜行业配置比例的升高相印证(由22Q2的0.39%?24Q2的2.58%)。
相关公司:紫金矿业,西部矿业,铜陵有色,金诚信,江西铜业。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供给端增速超预期提升,汇率及利率超预期急剧上升,金属库存大幅增长及现货贴水放大,市场风险情绪加速回落,区域性冲突加剧及扩散。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铜陵有色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