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华龙证券《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可控核聚变:从科幻到商业》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可控核聚变的优势和原理: 核聚变能即小质量元素的原子核(通常是氘和氚) 聚合成为重核所释放的能量。 与核裂变相比, 可控核聚变释放能量大, 原料来源丰富, 安全可靠、 不产生放射性废物, 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 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 “ 聚变” 的实现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足够高的温度、 一定的密度和一定的能量约束时间, 聚变的“ 可控” 理论上通过可磁约束、 激光约束和箍缩实现, 目前世界上主流路线为磁约束装置托卡马克。
当前进展与商业化可能: 1968年后苏联科学家发明的托卡马克装置成为主流路线, 并经历了托卡马克→ 超导托卡马克→ 全超导托卡马克的技术迭代升级。 2006年, 中国、 欧盟、 印度、 日本、 韩国、 俄罗斯、 美国等正式签署ITER协定并于2007年成立ITER国际组织实施计划, 项目总计划投资高达200亿欧元。 2023年, 美国NIF装置创造能量净输出记录, 日本JT-60SA也成功实现点火, 我国EAST装置也不断刷新等离子体运行记录。 据美国聚变能协会FIA统计, 截至2023年初全世界核聚变公司吸引了超过60亿美元的投资, 全球43家聚变能公司中有26家认为聚变供电将在2035年之前实现, 19家认为届时聚变发电将具备商业可行性。 我国目前有2个前期建设阶段项目, 总投资计划接近300亿元, 将为相关产业链提供重大机遇。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 包括第一壁材料钨、 高温超导带材原料REBCO和氘氚燃料; 中游为相关设备, 核心设备包括超导磁体、 第一壁和偏滤器, 其中超导磁体占总投资成本约40-50%。 高温超导磁体可大幅提升磁场强度, 是装置运行的核心部件, 第一壁的作用是控制进入等离子体的杂质、 传递辐射到材料表面的热量等, 偏滤器的作用是控制等离子体与真空室壁面的相互作用, 减少壁面的热负荷和粒子轰击; 产业链下游为应用环节, 核聚变技术主要用于发电、 医疗、 科研等领域
投资建议: 近年来, 全球领域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和商业投资加速, 将为相关产业链带来重大机遇。 首次覆盖, 给予行业“ 推荐” 评级。 个股方面, 建议关注超导磁体环节联创光电, 高温超导带材制造商精达股份、 永鼎股份, 低温超导带材西部超导, 偏滤器制造商国光电气、 安泰科技等。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不及预期, 重要技术进展不及预期, 相关投资不及预期, 建设进展不及预期, 运行实验结果不及预期, 设备交付不及预期, 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 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