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海通国际《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系列2:坚持电动化转型,新质生产力推动汽车产业升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
3 月 16 日下午,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2024)继续进行。 主题为“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的高层论坛拉开帷幕, 多位国家重要监管部门的负责人,以长安、比亚迪、吉利、蔚来、小鹏为首的车企高管及华为、百度、阿里云、京东等科技企业发表演讲共同探讨分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各自企业的长期战略思考与重大实践。
3 月 17 日,主题为“大算力、大模型、大平台等在汽车行业的创新应用”的汽车新质生产力论坛和“加速推进智能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智能汽车创新技术与产业论坛盘点了汽车智能化更微观的细分领域科技创新, 而“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大模型、大算力等新兴概念都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一领域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和体现。
点评
中国新能源汽车成就来之不易, 五部委联动坚定支持产业发展。 高层论坛上,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住建部组成的“一正四副”部长团纷纷参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再强调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视, 以施政和监管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国家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给予支持。重点包括加强全固态电池和智能网联技术开发、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及集团化管理试点、实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优化保险费率、加大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 鼓励跨界协同创新、 推动国企改革和国际品牌建设。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和全球影响力的形成,是经过 20 多年持续科技创新、高质量产业转型升级以及高素质人才培育的结果,体现了政策持续推动的长期效应。尽管新能源车的快速进步和显著成就引发了一些社会唱衰,但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为首的专家们已逐一驳斥这些疑虑,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基于石油安全、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需要的重大国家战略,展现了政府对于这一战略选择的明确立场和决心。
中国车企坚持电动化转型, 积极备战行业竞争淘汰赛。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尽管面临竞争加剧和部分国际市场的电动化发展放缓,中国车企仍坚持电动化转型,视其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近期,部分欧美国家和跨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有放缓迹象,引发了关于电动车未来的讨论。尽管如此,中国的车企和行业领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持续展现出坚定信心。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 CEO 安聪慧认为,智能网联的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而是一种全方位的进化。比亚迪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王传福认为,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上升,上一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 48.2%, 未来渗透率有望突破 50%, 展示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和技术的成熟度,同时也为全球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和产业链基础。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淘汰赛挑战,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和适应以维持领先地位。 以比亚迪、吉利、长安为首的自主车企,蔚来、小鹏为首的造车新势力,及华为、百度、地平线为首的科技巨头和技术供应商均从自身竞争优势出发,介绍了技术创新进展、产业链和充电基建布局、及新的产品发布规划,以积极面对日益白热化的残酷行业竞争。
大模型推进汽车智能化加速增长,新质生产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大算力和大数据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即将到来。新质生产力论坛上展示了多项前沿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汽车智能化的飞速发展,还促进了市场的快速增长。在北京市海淀区等地,借助政策支持和技术优势,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尽管自动驾驶技术仍面临环境自适应性和自主性的挑战,但通过大模型和大算力的结合,我们正向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迈进,提高了智能汽车对环境的理解能力和处理复杂事件的能力。此外,大模型技术在提升汽车座舱交互体验、实现多模态交互和推动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尽管面临数据质量、算力不足等挑战,但跨域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预示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标志着新质生产力在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
欧美车企电动化转型决心不变, 加码智能化技术投入和创新。 智能汽车创新技术与产业论坛上,宝马、奔驰等欧美车企悉数发表演讲,均表示尽管汽车行业经历了资本狂热与市场挑战,欧美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与智能化创新方面未曾放弃其承诺。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传统汽车巨头,通过深耕自动驾驶技术和加快电动化步伐,不仅体现了其对市场条件和客户需求的敏感性,也展现了在智能出行时代的长期视野。特别是梅赛德斯奔驰强调了其在中国市场的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创新成果,以及与本土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的策略,彰显了其对电动化的坚定承诺。同时,智己汽车和博世等企业在智能化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与创新,如大疆推出的高算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以及小马智行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领域的进展,都是汽车智能化创新的生动体现。这些努力共同推动着汽车产业朝着更加环保、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展现了行业在新质生产力时代的活力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