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陆雯燕
“防水茅”东方雨虹(002271.SZ)深陷经营与治理困境。近日,公司因关联方资金占用、财务核算不规范两大违规行为相继收函,这家老牌上市公司正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
证券之星注意到,违规占用资金使得东方雨虹实控人李卫国的资金问题浮出水面,其因资金链紧张频现高比例股权质押、大规模减持套现。而上市公司持续高比例分红的操作也引发市场对“掏空式分红”的质疑。
高比例分红背后,东方雨虹受下游房地产行业冲击,业绩大幅“变脸”。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直降95.24%,今年上半年又同比下滑四成。公司陷入上下游拖款的不健康循环中,其应收账款占营收超六成,客户因无力偿债不得不以资抵债。多重风险交织下,东方雨虹的经营韧性正面临严峻考验。
内控失守,管理层接连收函
根据8月11日公告,北京证监局出具警示函,东方雨虹存在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未及时披露、财务核算不规范两大违规情况。
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东方雨虹通过销售人员借款、财务人员转账等形式,向李卫国提供资金6950万元,其中2023年全年发生额2000万元,2024年全年发生额4950万元,构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截至2024年5月相关款项均已归还,但公司未及时披露上述事项。
财务核算不规范现象中,东方雨虹部分光伏组件销售业务采用总额法核算营业收入不准确;部分工程项目收入确认时点不准确,部分工程项目居间费核算不准确;部分抵账资产债务重组核算不准确,信息披露不规范;使用预付款不当冲减应收账款,个别其他应收款账龄划分错误。
时任董事长李卫国、时任总经理张志萍、时任董秘张蓓、时任财务总监徐玮对公司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根据相关规定,北京证监局对上述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上述违规行为暴露出东方雨虹在合规管理建设和财务内控环节存在严重缺陷。
同日,东方雨虹还收到了深交所的处分。李卫国违反其诚实守信义务,滥用对公司的控制地位损害上市公司独立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损害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同时作为上市公司董事长,未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因此,深交所对李卫国及张志萍、徐玮、张蓓以及上市公司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同日,东方雨虹还因财务核算不规范收到深交所的监管函。
利空影响下,东方雨虹8月12日至14日连续三日收跌,虽8月15日有小幅上涨,但截至8月18日发稿,股价跌幅0.41%,报12.09元/股。
实控人资金链承压,靠高分红纾困
证券之星注意到,李卫国的个人资金并不宽裕,2021年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成交均价为55.78元/股,李卫国曾承诺为该计划提供兜底补足和年化利率8%的对应补偿,目前持股员工整体浮亏超20亿元。
为缓解资金压力,李卫国两次进行大规模减持。7月2日,东方雨虹发布减持预披露公告,李卫国拟在未来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4638.22万股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94%,主要用于偿还债务。以公告披露日收盘价10.78元/股计算,李卫国可套现近5亿元。而在2024年初,李卫国已减持套现约6.52亿元。
此外,李卫国还进行了高比例股权质押。根据7月3日披露的公告,李卫国对其所持的1850万股股份办理了解除质押手续。目前,李卫国及其一致行动人李兴国合计持有5.42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2.68%。上述股份质押解除后,李卫国及李兴国累计被质押股份数仍高达3.92亿股,占其所持股份的72.43%,占公司总股本的16.43%。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三年来,李卫国进行的股权质押已多达百余次,伴随着股价持续下挫,前期质押潜藏的风险正逐步加剧。2024年11月以来,李卫国新增的股权质押用途均标注为“增信”或“置换存量股票质押负债”。
随着股权质押期限临近,李卫国的资金压力也愈发沉重。其未来一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为3.64亿股,占其所持股份的67.14%,融资余额剩余为15.4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8月,李卫国将质押的1800万股高能环境(603588.SH)股份进行增信。彼时,李卫国质押股份数占其所持比例的59.9%,未来一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数为7950万股,融资余额约1.43亿元。
在实控人资金吃紧的背景下,东方雨虹近年来持续通过高比例分红为其“输血”解压。2025年半年报显示,东方雨虹今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25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2.1亿元。按半年报中李卫国直接持股数5.31亿股计,约有4.91亿元落入其口袋。
2023年以来,东方雨虹分红金额激增,近两年半已经累计超73亿元。仅2024年,东方雨虹累计现金分红就达36.71亿元,当年中期派发现金红利14.62亿元,后又分红22.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东方雨虹当年抛出的初方案现金分红高达44亿元,叠加中期派发的红利,一年累计分红可达58.81亿元,而当年的归母净利润仅1.08亿元,一度被市场质疑公司可能通过“掏空式分红”缓解大股东质押风险。分红金额缩水后,李卫国当年仍合计获得约8亿元分红。
东方雨虹提及,李卫国所获现金分红将主要用于偿还其股票质押融资,降低杠杆。预计后续其质押率有较明显下降,从而逐渐化解因质押率过高而带来的质押风险,本质上也会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帮助企业轻装上阵。
第二增长点难抗大旗,营收流于“纸面富贵”
资料显示,东方雨虹是国内建筑防水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被称为“防水茅”。除防水主业外,以砂粉为代表的非防水业务实现较快发展,为公司提供第二增长曲线;此外,海外业务布局也被视为第三增长曲线。
自2022年录得上市净利首降后,东方雨虹的业绩颓势就展露苗头。2024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4.52%、95.24%。今年上半年,东方雨虹实现营收135.69亿元,同比下降10.84%;对应归母净利润5.64亿元,同比直降40.16%。
东方雨虹业绩滑坡源于盈利能力承压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夹击。半年报显示,核心业务防水材料的收入同比下降12.48%至94.59亿元,工程施工收入同比下降32.34%至8.49亿元。作为防水材料主要的下游市场,房地产行业的结构性调整直接冲击了公司的核心业务。
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砂浆粉料业务上半年销量达55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收入同比下滑6.24%至19.96亿元,主要系品类扩张下,产品结构变化导致均价有所下降。
营收下滑之际,东方雨虹两大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也呈下滑趋势,防水材料、砂浆粉料的毛利率分别为28.41%、26.59%,降幅分别为3.72、0.87个百分点。
房地产下行除带来业绩压力外,也引发了应收账款的烦恼。公司上半年应收账款账面价值高达94.09亿元,占到总营收的69.34%,坏账准备金额达27.71亿元。
因部分下游客户无法以现金方式清偿公司债务,东方雨虹正通过资产抵债、债务减免的方式实现债权清收。作为债权人,东方雨虹通过取得部分下游客户已建成的住宅、商铺、办公用房、车位、持有的股权资产等抵债资产用于抵偿其所欠款项,相关债权账面价值共计8.39亿元。同时,公司与相关债务人签订折让协议涉及的相关债权的账面价值为70.84万元。与此同时,东方雨虹也作为债务人以自有资产抵偿欠款5856.33万元。
此次债权清收涉及的下游客户包含绿地控股(600606.SH)和*ST金科(000656.SZ)。2024年,绿地控股和*ST金科分别亏损了155.52亿元、319.7亿元。
巨额应收账款挤压了现金流,东方雨虹今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3.9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东方雨虹的商业模式建立在一种被下游拖款、又拖欠上游货款的不健康的商业行为上。截至上半年末,东方雨虹的应付账款高达33.61亿元,其中27.33亿元为货款。(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