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汽车“价格战”复盘及展望

来源:浙商证券 作者:施毅,何冠男 2023-04-07 13:0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汽车行业深度报告:汽车“价格战”复盘及展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本轮价格战:电动化带动自主崛起,油车库存积压23年年初降价导火索为特斯拉年初价格下调,带动部分自主电动车企降价;直接原因为22年下半年购置税减半政策透支销量,23年政策退坡后汽车销量大幅下滑;根本原因为电动化带来自主崛起,2022年全年新能源车渗透率27.8%,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对燃油车市场带来进一步挤兑。3月从湖北政府补贴开始,带动油车降价连锁反应,各地补贴陆续开花,车企端跟进,呈现出“地方补贴+官降”结合式政企联动降价。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于3月30日组织召开部分汽车主机厂参加的国六B切换情况座谈会,建议国家给予6~12个月的销售过渡期。
第一轮价格战(2017):汽车销量见顶+SUV成长红利消失总需求:2013年起汽车需求量增速放缓,2016年购置税全年减半至5%透支销量,2017年政策退坡,汽车销量见顶,销量增速1%;SUV渗透率:2017年SUV渗透率达到小高峰,红利期结束。为刺激销量减少库存,2、3月份地方经销商打响价格战第一枪,最高降价幅度达27.3%,随后车企官降在5月份达到高潮,第一轮价格战在2017年末随着官降车型停售、新款上市而落下帷幕。
第二轮价格战(2019):政策刺激,增值税+关税齐下调主要原因:2019年4月1日,增值税由16%下调至13%,车企集中在3月中旬-3月底官降响应政策;辅助原因:2018年7月1日,我国将进口关税从25%或20%下调至15%,带动高端进口车降价。本轮降价幅度约为3%,与增值税下调幅度基本相同;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车市低靡,此时推出的新款车型价格不升反而小幅下降。
本轮价格战如何演绎?我们预计,本轮价格战短期告一段落,长期或将持续演绎。前两轮价格战以德系、日系瓜分10%的市场结束,韩系法系份额下降4%,美系份额下降1%,自主为合资让出5%的份额,价格战的结果是部分获胜企业长期盈利能力提升。本轮不同于前两轮的原因在于:新能源持续渗透侵占油车份额,降价结果是量不增价减;新能源车的天花板高于SUV,渗透率不会稳定在约50%;补贴资金不足,合资车单车盈利1~2万,小于降价幅度,且政府补贴不可持续。长期,价格战将压缩燃油车市场,实现电动车对油车的替代,同时加速尾部出清。
投资建议
短期来看,我们认为市场对此次价格战不必过度悲观,整车格局持续演绎,看好零部件板块结构性投资机会,我们推荐四大方向:电动化龙头:建议关注特斯拉产业链,如拓普集团、东山精密、爱柯迪、旭升集团;检测及模具:行业成长性与车型开发数量相关,不随销量变动,如华依科技、中国汽研等;汽车电子:技术壁垒较高,竞争格局较好,不会被主机厂压价,如科博达、伯特利;国产化标的:看好座椅产业链,合资向自主替换,如上海沿浦、继峰股份。
风险提示
特斯拉降价,需求不及预期等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山精密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