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行情回顾:上周(03.06-03.10 日),A 股SW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下跌1.57%, 板块整体跑赢沪深300 指数2.39pct,跑赢创业板综指0.58pct。在SW 31 个子行业中,医药生物涨跌幅排名第4 位。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周上涨3.89%,跑赢恒生指数1.10pct,在12 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11 位。
本周观点:医保控费趋势愈发明显,底层创新+全球化型企业有望脱颖而出3 月9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 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报告显示2022 年我国医保基金累计结余继续增长,集采+DRG 推行力度不断加强;彰显医保局控费普惠决心坚定不移,未来底层创新+全球化销售有望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驱动引擎,我们认为依赖销售推动的单品型公司生存空间将愈发狭小。
医保结余增速显著,控费效果显现。2022 全年医保基金支付核酸检测费用43 亿元,2021-2022 年,全国累计结算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1500 余亿元。在承担巨额核酸检测、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的压力下,2022 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仍收大于支,年末基金累计结存42540.73 亿元 ,同比增长17.66%。我们认为除因疫情多点散发影响诊疗量外,医保控费也是重要因素,其成果已初步显现。
集采进入常态化、制度化新阶段,提速扩面下马太效应凸显。2022年,医保局共开展1 批化学药和1 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覆盖60 种药品和5 种骨科脊柱类耗材,平均降价幅度分别为48%和84%;2018 年以来,已累计开展7 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共采购294 种药品,平均降幅超50%;开展3 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纳入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和脊柱类骨科耗材,平均降幅超80%。我们认为,未来在集采大浪下,医疗制造企业有望从以下三个方向谋求出路:1)降本增效,主动降价,在集采中胜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2)凭借性价比优势,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业绩天花板;3)契合临床,持续推动产品更新迭代。优胜劣汰,强者恒强。
医保支付改革逐步推进,创新医疗器械有望豁免DRG。2022 年,我国206 个统筹地区实现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实际付费;实际付费地区中,按DRG/DIP 付费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52%,病种覆盖范围达到78%,按DRG/DIP 付费的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地区内医保基金住院支出比例达到77%。DRG/DIP 通过打包收费的形式,倒逼医院降成本,控耗材;但随着改革日渐深入,政策针对创新器械传递利好信号。
2023 年3 月4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298 号建议的答复》,明确进一步支持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并点名列举北京模式及邯郸模式。我们认为未来极具临床价值的创新器械在院内市场仍存在放量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随着医改步入深水区,控费趋势更加明显,有望加速出清行业内依赖渠道销售的产品结构单一的医药企业,拥有底层自主创新能力、全球化销售能力的国产企业,有望在此背景下脱颖而出。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奕瑞科技、华大基因、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聚光科技等。
风险提示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