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简评 7月 22日,公司发布半年报预告, 2022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4.01亿元,同比增长 79.72%; 归母净利润 0.72亿元,同比增长 28.1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0.69亿元,同比增长 28.85%,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第二成长曲线”碳基复材持续放量,收入占比超 6成。 根据公告及我们测算, 22Q2碳基复材业务实现收入约为 1.42亿元,环比 22Q1提升约 19%,上半年碳基复材业务收入占比达到 65%。随着公司大型沉积设备在下半年逐步落地, 碳基复材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 预计 22-24年碳基复合材料年产量为 1020/1740/2250吨,对应收入 6.2/10.3/13.0亿元。
碳碳热场下游客户认证顺利, 光伏硅片厂商订单占比迅速提升。 截至 22年5月 31日,公司碳碳热场业务中光伏硅片厂商的订单比例达到 14.61%, 相比 3月底提升近 10pcts; 22年 4-5月光伏硅片厂商的订单比例接近 25%。
随着下游硅片厂商的顺利开拓,热场部件产品收入占比有望不断提升。
上游碳碳预制体自供比例不断提升, 盈利能力有望维持高位。 根据近期公告,公司规划实现年产碳碳预制体 1541吨,其中 70%以碳碳热场自用为主,其余 30%对外出售。 自制上游碳碳预制体能够大幅压缩生产成本, 提升毛利率, 22Q1公司碳基复材业务毛利率达到 66%,随着碳碳预制体产能不断释放,碳碳热场业务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盈利水平。
轨交业务受疫情影响短期承压,静待下半年反弹。 22H1全国多个地区疫情反复,铁路旅客量大幅下滑,公司粉末冶金闸片属于车辆运营的耗材产品,受到疫情影响较大。随着疫情缓解,铁路客运量逐步恢复,公司轨交业务有望在下半年实现反弹。
投资建议 公司碳基复材业务持续发力,收入占比不断提升,我们看好公司未来业绩的高成长性,预计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12.34/18.20/24.4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3.53/5.00/6.71亿元,对应 PE32/23/17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导致高铁客运量下滑风险、碳基复材投产不及预期风险、商誉减值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