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聚焦分布式光伏、建筑节能,致力于打造南网下属综合能源服务平台: 公司是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主的综合能源服务商,覆盖多领域节能服务。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公司开展工业节能(包括分布式光伏节能)、建筑节能、城市照明节能业务以及综合资源利用业务。公司近三年业绩保持高增,归母净利润 3年 CAGR 达 36.8%。分业务看,分布式光伏业务和农光互补业务 2021年毛利率超 58%,毛利占比 62%,是公司核心盈利来源。
分布式+储能是实现用户侧经济性的终极选择: 集中式光伏受资源禀赋以及本地消纳能力限制,分布式光伏市场规模和占比提升确定性较强。
2013-2016年是我国分布式光伏的起步阶段,新增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仅为光伏总装机的 20%不到,发展初期分布式光伏不具备集中式光伏的规模优势,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突破,到 2017年,我国光伏的度电成本累计下降约 90%,为 2017年后分布式光伏迅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同时,集中式光伏开始受到资源禀赋限制和电能需求的影响,集中式光伏高发区本地消纳能力有限。 2018年开始我国积极推进平价上网项目,分布式光伏的政策补贴大幅减少。 2021年 6月,随着对光伏项目不再给予补贴,我国正式进入平价上网阶段。 2021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29.28GW,累计装机容量达 107.51GW,我国分布式光伏呈现高速发展;
同时,分布式光伏发电占比显著提升,分布式光伏新增占比从 2014年的 19.34%提升至 2021年的 53.35%。
公司背靠南网,资金实力雄厚;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大大增加了工业企业节能改造的动能: 公司分布式光伏项目储备丰富,装机容量逐年递增。公司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从 2017年的 420.02MW 增长至 2021年的 1042.68MW,年复合增速 25.52%,在手项目数量从 77个增长至200+个。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优势显著,激发工商业企业分布式光伏项目需求释放。公司加速布局农光互补业务,收入增长空间较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 32.28亿元、 40.48亿元、 50.81亿元,同比增长 24.1%、 25.4%、 25.5%;归母净利润 5.84亿元、 7.04亿元、 9.21亿元,同比增长 23.2%、 20.51%、 30.90%,对应 PE 为 41倍、 34倍、 26倍。基于公司背靠南方电网资金、项目实力雄厚,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可再生能源补贴过长时间无法收回的风险;毛利率超预期下滑的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