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公司研究 - 正文

快手-W:行业竞争缓和,静待均值回归落地

来源:德邦证券 作者:赵伟博 2022-05-25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事件概要:5月24日,快手发布1Q22业绩,其中1Q22营收达210.7亿元,同比增长23.8%;经调整亏损37.22亿元,对应亏损率为17.7%,较1Q21的亏损率33.2%收窄15.5pct。

1Q22直播收入同比增长8.2%,超出预期。从数据看,直播MPU(月付费用户)达5650万人,同比增长7.8%,对应的ARPPU达46.3元,同比增长0.3%。整体而言,1Q22快手直播业务实现稳健增长,主要得益于1)平台自2H21以来持续强化与公会的合作,提升平台直播内容的丰富性;2)强化直播运营能力,通过多样化的直播活动强化用户的参与,进而实现付费用户数量的提升。展望2Q22,监管对直播模式的规划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且快手直播更侧重中长尾,对于大R依赖性较低,因此直播监管对快手业务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快手通过强化与公会的合作,开展多样化的运营活动,快手能够维护低门槛、高渗透、多垂类的直播内容生态,我们预计公会流水比例可能不会如此前季度一样有较明显的提升,因此直播业务的毛利率可能逐步趋于稳定,我们预计2Q22直播业务收入能够维持稳健增长。

1Q22在线营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6%,基本符合预期。从广告业务的驱动力来看,1Q22快手总流量(DAU。

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增速达50.9%,大幅高于收入增速,反映Adoad和eCPM的贡献为负。值得注意的是,3Q21以来Adoad及CPM增速明显下降,广告业务增长更多依靠大盘流量增长带动,这反映公司可能通过克制商业化维护用户体验提升用户时长和留存。展望2Q22,广告业务的核心驱动仍将来自总流量增长,疫情居家及假期等因素促进用户及时长增长,但广告主预算受疫情及经济需求走弱影响,可能对竞价环境产生较负面影响,因此Adoad及eCPM可能延续此前的负贡献,广告收入增速继续低于总流量的增速。

1Q22其他业务收入同比提升54.6%,超出预期。1Q22电商GMV达1750.8亿,同比增长47.7%,快手小店的GMV占比提升至99%。快手电商当前着力扶持生态内成长起来的“快品牌”,1Q22快品牌月均GMV达2500万元,未来快品牌在生态内的逐步成长将驱动快手电商业务的发展,并构成电商业务的差异化优势。

2Q22电商GMV受疫情影响,预计订单履约和广告投放等环节都会受到抑制,因此季度增速可能出现明显回落,且受Takerate去年高基数影响,收入增速可能显著低于GMV增速。

行业竞争强度有所缓和,快手聚焦业务降本增效。从资本周期的视角看,反垄断及相关监管通过直接/间接的方式影响了互联网行业。具体到短视频行业,我们注意到随着用户/时长增长逐步迫近天花板,过去的粗放发展模式逐步减退,主要行业参与者在2021年以来越发强调以ROI为业务考核标准,也大幅削减了成本费用,快手过去几个季度的强劲增长和亏损压缩验证了这一点,这反映了行业的竞争强度正在逐步下降,一方面其他竞争者进入短视频的意愿有所降低(投资更谨慎),另一方面行业内参与者格局基本稳定,通过短期投资改变格局的意愿不强(舆论监管压力及ROI不高),这种收缩/调整也意味着利润率的提升/亏损率的收窄。

估值侧的均值回归需要流动性缓和/经济回暖/监管事件落地。1)流动性紧缩预期尚未充分定价,当前阶段性缓和的概率更高。根据德邦宏观团队的报告《本轮加息预期见顶了么?——FedNote#7》,目前美元紧缩预期尚未被市场充分定价,近期美股/美债市场的缓和是阶段性而非趋势性的。我们的宏观团队在5月24日的报告中预计“美债利率大概率会因调整流动性与通胀风险溢价而结束2.7-3.0%震荡并重新回归上行,绝对水平有望突破3.20%的前高”。2)三、四季度业绩不确定性仍然较高,业绩拐点难以估计。当前互联网企业的业绩压制因素主要是经济增长及疫情,归根结底是疫情对正常经济生产生活的干扰。随着夏季来临,变种Omicron传播速度更快,可能对防控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很难对三四季度的经济回暖和疫情防控做出准确的判断。

投资建议:尽管短期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监管、疫情等多重因素造成估值的阶段性低点,但我们仍然相信中国经济具备较强韧性和广阔空间。我们认为当前快手相对投资价值凸显,在互联网行业大盘增速趋弱背景下,短视频流量高增速稀缺性凸显,且商业化自2H21以来推进相对谨慎,我们认为强调用户体验和社区生态的策略有利于提振中长期空间,且公司降本控费的措施行之有效,也未对用户增长、留存造成明显负面影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用户增长不及预期,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监管风险,版权保护风险。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