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简评
4月25日,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22Q1实现营收4.50亿元,同增125.8%、环增0.08%;实现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增162.5%、环增21.5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增83.94%、环降10.23%,非经常损益主要为政府补助。业绩位于预告中位数,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产能释放推动碳/碳热场材料出货增长。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0亿元,同比增长125.8%、环比基本持平,主要由于600吨/年热场复合材料项目逐步释放产能,我们预计一季度公司热场材料出货570-590吨,对应单吨售价76-79万元/吨,符合预期。
原材料价格高位影响毛利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明显改善。22Q1公司毛利率53.35%,同降9.1PCT、环降2.2PCT,主要由于原材料碳纤维价格处于高位,同时产品均价有所下降。22Q1净利率44.96%,同增6.2PCT、环增7.9PCT,主要受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损益的影响;扣非归母净利率30.33%,同降6.9PCT、环降3.5PCT。22Q1公司期间费用率15.59%,基本维持稳定。22Q1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62亿元,环增21.97%,同比21Q1的-0.3亿增幅明显,回款情况良好。
热场龙头地位稳固,新材料平台未来可期。公司凭借技术优势拉开盈利差距,在热场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仍保持50%以上的高毛利率,随着大尺寸及
型硅片推进,技术优势有望继续放大。公司积极推进产能扩张,预计2022-2023年热场产能将达到2600/3450吨,可覆盖近一半行业需求,有望凭借规模及技术优势巩固行业地位。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半导体、碳/陶复合刹车材料、氢燃料电池等多个领域,相关产品验证稳步推进,有望于2023-2024年逐步放量,不断贡献盈利增长点。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2022-2024年归母净利6.68/8.87/11.37亿元的预测,当前股价对应PE为22/17/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技术升级迭代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品价格及毛利率下降风险;技术研发及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限售股解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