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贷款新规出台,渠道监管进一步收紧。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将全国银行分为五档,对不同档次银行设定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比重上限,如第一档(7家大型银行)分别不超过 40%、32.5%,第五档(村镇银行)分别不超过 12.5%、7.5%;若超出比重上限,需在 2-4年内压缩至符合规定。同时,新规给予三档及以下银行一定调整范围,上限可增减 2.5个百分点。
多数银行符合规定,压缩规模整体可控。2020Q3末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个人房贷余额占比分别为 28.8%、19.8%。统计的 38家主流银行中,仅 10家房地产贷款占比超出上限(平均超出 6.8PCT)、8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超出上限(平均超出 3.4PCT)。按照 2020H1末贷款数据,12家房地产贷款占比或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过规定的银行,其房地产贷款余额压缩总量分别占 2020H1末全国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12家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的 1.4%、5.2%,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压缩总量分别占全国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2家银行住房贷款余额的 2.4%、7.3%,压缩规模整体可控。
按揭贷款影响大于开发贷,对销售端冲击有限。定量测算下,新规将导致2021年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新增余额分别较无新规情形下降 3%、8%。由于按揭贷款总供给额度下降,将制约房贷利率下行空间、影响放款效率等,考虑新规冲击下个人房贷新增余额降幅有限、大量合规银行个人房贷占比仍有提升空间、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速大概率回落,新规对 2021年销售额影响或相对有限。
房贷新规叠加“三条红线”,加速房企去杠杆及信贷资源集中。一方面,按揭贷款额度压缩将影响房企资金总量及回款速度;另一方面,此次新规并未限制开发贷余额占比,根据模型测算,超标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压缩幅度大于房地产贷款压缩幅度,导致非按揭贷款新增余额较无新规情形甚至有所增加,但监管趋严背景下,2021年开发贷实际供给难以大幅增加。
在整体涉房额度压缩背景下,叠加此前“三条红线”融资新规,将进一步加快房企去杠杆、加速信贷资源向优质头部房企集中。
投资建议:随着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出台,叠加“三道红线”融资规则稳步推进,房地产行业或步入“计划经济”时代,信贷资源进一步向“好学生”集中,房企弯道超车难度较大,行业优胜劣汰和集中度提升加快,建议关注三类优质房企:1)杠杆低、善用经营杠杆的行业龙头,如万科、保利、金地等;2)土储充足的弹性标的如金科股份、龙光集团等;
3)高周转快开发品牌房企,如中南建设、新城控股等。同时关注物管及经纪等细分领域龙头如保利物业、我爱我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