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信义光能业绩超预期、政策松绑、39亿配售三连击,验证光伏玻璃强者恒强;高瓴全面入局光伏,行业成长空间及龙头稳态地位获认可。
本周一我们正式发出光伏行业2021年度策略报告《平价引领能源革命,龙头从周期走向成长》,核心观点看好行业在平价和龙头固化背景下周期性趋弱、成长性趋强,以及由此带来的龙头业绩可持续增长和板块估值中枢的提升。其中关于光伏玻璃环节,我们明确提到产能指标放开是大概率事件,但由于龙头企业在资源、技术、资金、执行力等方面全面占优,目前良好的行业竞争格局难以被动摇。本周工信部就《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以及信义光能先后预告年度业绩超预期和39亿港元新股配售迅速验证我们观点。
光伏压延玻璃指标限制放开,有利于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但政策调整对供需关系的实际影响预计将主要在2022年后开始体现。同时,对部分前期有一定技术储备、有客户长单保障的行业新进入者来说,其扩产阻力将降低,虽然短期难以撼动行业龙头的领先地位,但光伏压延玻璃产能的“从无到有”仍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周末高瓴以158亿元协议受让隆基股份6%股份的新闻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此前高瓴已经通过增发入股港股信义能源(民营光伏电站运营商龙头)、通威股份,其全面布局光伏赛道的意图明显,预计后续仍将有相关产业链投资。今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政府、大型能源/装备企业、金融市场,对清洁能源尤其是光伏“认知觉醒”,疫情之后的“绿色复苏”理念流行全球。但背后的产业本质是,光伏产业经过多年的技术进步和降本,已经明确成为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最便宜的电源,且仍有可观的进一步降本空间,其新增电力之王的地位已无可动摇。我们认为,全球长期资本的全面介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我们对行业长期成长空间和龙头地位固化的判断。
燃料电池:政策密度空前,产业配套提速,提前给出2021FCV产销放量的积极信号;戴姆勒、VOLVO等共同推进氢能重卡产业化。
国补方案成为氢燃料产业发展的最大背景的最有力支撑,9月以来从国家地方政策到产业链的积极动向都为2021年放量做足了铺垫:
1)政策层面:地方政策的密集出台、内容由规划向实施细则转变。9月国补方案落地打消方向性疑虑,从9月开始,国内地方氢燃料配套政策出台密度明显加大,我们统计自9月以来地方政策数目(超40余项)几乎与1~8月(约50余项)相当,足以见得地方在国家表态后涉足氢能的积极性。政策内容中“实施细则/方案/意见”字样出现频率大幅提升意味着前期地方提出的规划蓝图正逐步进入到实施阶段。
2)配套层面:进入工信部推荐目录的FCV数目明显拉升,产业链为放量做好预热。自国补新方案落地已有11、12批推荐车型目录发布,FCV数目分别达到18、33款。考虑产业链应对补贴方案的调整周期,12批目录更能体现未来的产销动向,车型数目较以往批次明显拉升,成为2021年FCV放量的前瞻信号。另一方面,从车型结构上看,牵引车、自卸车等90kW以上大功率重卡车型合计占比超1/3,高功率高补贴刺激下重型车辆将在明年逐步进入示范。此外,北汽福田搭载亿华通109kW燃料电池系统的客车车型续航里程做到1100km,凸显了FCV在续航角度的先天技术优势。
海外方面,本周戴姆勒、依维柯、沃尔沃等H2Accelerate成员表示2040年将停售燃油卡车,而氢能重卡已成为上述企业实现重卡零碳排的公认方案;加拿大出台氢能国家战略,2020年已有德国、俄罗斯、葡萄牙等国新出台氢能国家战略,加上更早的日、韩、美等,氢能已是全球能源发展共识。
风险提示:产业链价格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全球疫情超预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