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全球机器人销量高位放缓,中国国产化进程加速。
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同比下降11.6%,价值量138亿美元,同比下降16.4%,下滑是由于汽车、电气/电子两个主要下游行业持续低迷。19年中、日、韩、美、德装机量分别同比下降8.8%、9.7%、26.3%、17.4%、23.4%,合计装机量占全球的73%。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19年装机量14万台,占比37.6%;国内工业机器人厂商仍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19年国产化率达29%,同比提升1pct;汽车行业仍由国外厂商主导,国产化率约为12%,因此与国外厂商相比,国内厂商受汽车行业下滑影响更小。
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79台/万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截至2019年底,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272.2万台,同比增长11.6%。我们发现IFR 公布的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高于实际值,根据我们测算,调整后的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密度为91台/万人,而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实际仅为79台/万人,同比增长23.9%,低于全球均值,更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全球经济复苏遇拐点,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率先恢复增长。
目前受疫情影响,各国经济正处于转折点,自动化项目和机器人需求滞后于经济复苏几个月,需求预计会在21年恢复,22年或23年达到疫情前水平;中期看,此次疫情将成为制造业数字化的助推器,为机器人产业提供增长动力。中国经济于第二季度开始恢复,20年9月PMI 指数已提升至51.5%,制造业持续向好;我国工业机器人主要服务于汽车、3C 领域,随着食品、仓储、光伏等行业自动化率的不断提升,需求端的多元化扩张带动我国机器人行业需求持续增长。我国工业机器人从20年以来产量的月平均增速仍达22.9%,8月份同比增长32.5%,实现强势复苏。
投资建议:
随着2020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复苏,国产机器人有望凭此实现规模快速扩张,国产替代弹性较大。我们看好掌握运控核心技术的本体龙头埃斯顿、具快速扩张能力的系统集成龙头拓斯达。
风险提示:
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全球疫情控制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进口替代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