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水泥龙头,发展“水泥+”业务。公司熟料和水泥年产能6330万吨和9740万吨,产量5889万吨和7499万吨,是中国第四大水泥企业。公司产能主要分布在两湖和西南地区,湖北、云南、湖南产能占比39%、20%、12%。在发展水泥业务的同时,发展骨料和固废业务,骨料年产能3950万吨、毛利率65%,远高于水泥主业,固废处置年产能570万吨。
两湖地区:需求回补,向上拐点临近。两湖地区水泥行业集中度较高,CR5均为77%,龙头企业对市场的掌控力强。在政府严控新增产能的背景下,两湖地区水泥熟料产能增加十分有限。2020年湖北省计划投资2263亿元、同比增长9.5%,在基建托底和天气好转的情况下,上半年压制的水泥需求将在下半年加速释放。2020年湖南省计划投资3050亿元、同比增长18.5%,当地受疫情影响小,上半年水泥需求实现正增长,下半年有望延续。
滇藏地区:政策推动,行情延续。云南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供给端存在压力。由于区域需求旺盛,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10%、交通领域投资增速超过15%,旺盛的需求可以化解供给压力。若未来出台错峰生产政策,整体供给还有较大调整空间。西藏基建需求旺盛,固定资产投资复合增速20%,供需紧张格局短期不会改变。2020年西藏水泥均价661元,同比涨幅5.9%,为全国最高价格,未来区域产能仍将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
产能有望继续增长,成本存在下降空间。2020年下半年,境内随着湖北黄石产线的点火投产,境外随着乌兹别克斯坦、坦桑尼亚、尼泊尔产线的点火投产,公司产能将增长8.5%,对2021年产量带来贡献。燃料和动力是最大的成本构成,受益于煤炭价格下跌,2020年公司水泥生产成本有望下降1.63元。由于公司石灰石自给率93%,未来石灰石采购成本相对固定。
投资建议与估值
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3.24元/3.7元/3.91元。鉴于区域市场需求确定且公司盈利能力强,给予公司2021年10倍估值。按照2021年EPS3.7元计算,给予未来6-12个月37元的目标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
经济下行;价格上涨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低于预期;环保、安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疫情反复;汇率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