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面板检测设备龙头,依托本土优势承接面板产能向大陆转移红利。公司成立于2006年,以模组检测设备起家,2013年通过收购台湾光达和宏濑光电,产品拓展至AOI、OLED检测等领域,是国内面板检测设备领域覆盖最全的公司之一。2013年以来,公司受益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等客户LCD领域扩产,过去六年收入CAGR=58%,净利润CAGR=42%,2018年毛利率51%,净利率22%,ROE为25%。目前LCD产能进入存量阶段,未来几年受益OLED新增扩产及半导体检测设备国产化红利。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15%,业务进入转型期。
公司长期逻辑在于显示面板技术迭代带来的资本开支增长和向半导体检测设备等领域拓展。①面板检测设备行业未来2年增速可能放缓,2019~2021年,现有国内LCD+OLED新增投资规划分别为4018、2677和2018亿元,检测设备行业需求整体承压,公司有望受益产品品类扩张与旧线升级需求;②5G手机、折叠屏和Micro Led等新技术有望带动行业新一轮资本开支增长,缓解面板厂产能过剩情况;③公司积极布局半导体检测设备新业务,先后通过与韩国AT&T合作、收购日本WINTEST、成立上海精测等方式布局半导体前、后道检测设备业务。近期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增资入股上海精测,并要求其2020~2022年实现营收分别不低于6240万元、1.47亿元和2.3亿元。
公司竞争优势在于本土市场优势与强大的研发整合能力:①公司具备大陆本土优势同时拥有海外优质资产整合经验,目前正与韩国和日本半导体优质资产开展技术合作,实现业务结构的二次转型;②获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扶持,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与技术整合能力。未来公司有希望成为国产半导体检测设备行业的重要力量,抢占科磊半导体等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投资建议与估值:明年合理市值132亿元
预计19-21年公司净利润3.4/4.4/5.8亿元,同比增长19%/29%/32%,EPS分别为1.4、1.8和2.4元,对应PE分别为29、22和17倍。给予公司明年30倍PE,对应132亿合理市值,6-12月目标价53.4元,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OLED扩产不及预期;行业格局恶化超预期;半导体拓展不及预期;2019年11月22日8912万限售股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