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上行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后期仍存在上行压力。12月份CPI环比0.3%(前值0.0%),食品环比1.1%(前值-0.5%),非食品环比0.1%(前值0.1%)。2017年非食品环比中枢有所抬升,主因在于交通通信及医疗保健的超季节性增长及超预期增长,12月份医疗保健类环比0.1%(前值0.18%),交通通信0.4%(前值0.5%),医改逐步完成后医疗服务会逐步回归常规增长,伴随着非季节性涨价因素的消失CPI非食品增速将下降。CPI上涨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CPI食品环比1.1%(前值-0.5%),CPI食品环比增加较多的原因在于鲜活食品价格的上涨。鲜菜环比1.0%(前值-4.83%),猪肉环比1.1%(前值-0.8%),水产品环比1.1%(前值-1.31%),蛋类环比4.4%(前值1.8%),鲜果环比5.5%(前值2.13%)。,水产品同比4%(前值3.22%),蛋类同比11.4%(前值5.55%),鲜果同比6.3%(前值3.67%)。12月份全国迎来雨雪天气,天气转冷,鲜活食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1月份全国普降大雪,物流受阻,预计鲜活食品价格将延续上涨趋势。猪肉价格来看,猪肉环比走势由下降转为上涨,猪肉同比-8.3%(前值-9.0%),同比边际缩窄,猪肉类价格对于CPI的负面拖累作用持续下降,高基数原因使得同比依然为负,未来随着基数走低,猪肉价格同比有望转正。微观数据看,11月份,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存栏变化环同比均为负,连续7个月保持负值,12月份22省市猪肉价格及猪粮比价格均上升。短期看,生猪供给逐渐减少,猪肉价格有望回升。长期看,规模化养猪场投资扩张产能的释放以及规模化养殖带来的成本节约,大型养殖企业对于猪价下行的承受能力增强,猪肉价格存在下行压力。
石油及黑色金属压延冶炼将继续成为拉动PPI的主要原因。12月份,PPI指数同比4.9%(前值5.8%),生产资料同比6.4%(前值7.5%),生活资料同比0.5%(前值0.6%)。
分部门看,化工、冶金、石油、煤炭依旧是造成PPI波动的原因。环比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7%(前值6.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前值0.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9%(前值1.9%),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9%(前值-0.1%)。同比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0.1%(前值20.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8.5%(前值23.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2.3%(前值13.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1.9%(前值13.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1%(前值14.4%)。OPEC及非OPEC产油国限产协议的延长使得原油价格步入上涨区间,后期原油价格在供需面逐步改善的情况下,将延续震荡上行态势;环保限产持续发酵使得高炉开工率不断下降,粗钢产量处于低位,黑色金属压延冶炼业价格同比处于高位。采暖季内,环保限产执行力度减弱可能性不大。未来石油及黑色金属压延冶炼将继续成为拉动PPI的主要原因。翘尾因素的影响叠加涨价因素的持续性,使得2018年上半年PPI存在小幅回升可能性,而下半年有望迎来下降。
未来金融仍将维持严监管态势,债市机会不大。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有效推进,经济出现超预期向上增长;通胀向上,翘尾因素叠加恶劣天气的影响,1月份CPI上行至小幅超过2%,PPI也有望上行;外汇储备趋稳,国际收支平衡压力不大;全球经济复苏,国外主要国家开始步入加息周期,汇率联动影响下政策利率有望上行;从货币政策目标来看,未来货币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仍于维护金融稳定,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金融仍将维持严监管态势。
债市机会不大,机会主要在于股市及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