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逆周期因子调整意味着此前逆周期系数已完成任务,当属情理之中。逆周期因子设立之时,其背景是外汇市场存在顺周期性,人民币无视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贬值压力较大,外汇储备也存在一定压力。17年以来,外储已11连增,人民币资本项目大额流出势头基本缓解,人民币币值稳定升值,此前的逆周期系数已基本完成任务。
人民币过快升值势头是本次系数调整重要原因,未来短期内人民币过快升值势头暂缓。自12月19日至1月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1180点,涨幅近1.8%,同期离岸人民币累计升值约1130点,涨幅1.7%,远高于人民币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欧元、英镑的升值幅度。本次逆周期系数调整点位与9月11日央行调降外汇准备金率20%至0%基本一致,均在6.50,我们认为这也是央行短期对人民币汇率的态度,但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央行的汇率管理预期应会与国内经济基本面保持一致。
逆周期系数是调整而非取消,保留未来调整空间,且方向可上可下。根据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逆周期因子设立的意义有三:一是有助于中间价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基本面;二是有助于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使中间价更加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合理变化;三是完善后的中间价报价机制保持了较高的规则性和透明度。从目前逆周期因子运行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在预期内运行,逆周期因子制度理应保持。我们认为央行对汇率的控制有足够信心,无论未来人民币过快升值还是贬值,逆周期因子都会进行相应调整以达到央行外汇调控目的。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逆周期系数影响为0可能是常态。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我们认为,经济企稳局面下,央行理应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让汇率更多的由市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