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有韧性。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催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中枢抬升,2018年GDP有望突破“L”的一横区间。GDP环比预测可得2018年GDP增速在6.8%-7.0%之间。需求端来看,投资、消费及出口支撑GDP增速回升。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有望上行:尽管基建资金来源缺乏,但在政府小换届背景下,18年基建投资有望保持稳定;工业企业利润回升叠加“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制造企业存在较强的扩产能及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18年制造业投资有望高增长;房地产租赁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的积极因素可以有效抵消调控导致的房地产投资下滑,1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望保持上升。总体看,18年固定资产投资向好。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品质和年轻一代消费观念转变的驱动力下,国内将进入新一轮消费升级的浪潮。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和政府刺激消费的政策出台等因素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消费升级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长期主线。2017年在发达国家经济逐步回暖的背景下,IMF多次调高全球经济增速。2018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货物和服务净出口高增速仍然值得期待。
2018年CPI向上,PPI向下。2018年猪肉价格存在上行压力,但反弹力度一般,CPI食品同比增速略有抬升。随着非食品超季节性因素的消失CPI非食品增速下降,叠加2017年CPI低基数,2018年CPI会有小幅上涨压力。2018年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有望上行,但是高基数影响会使2018年PPI同比中枢下降。货币政策得以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
2018年货币政策仍会着眼于防控金融风险。2018年经济增长及就业压力不大;国内通胀上行空间有限;国际收支保持均衡;从货币政策目标来看,2018年货币政策仍会着眼于对金融风险的防控。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建立双支柱调控框架,2017年国家出台多项监管措施加强对金融行业风险的管控,而且多次重大会议均强调要整治金融风险,标志着2018年监管机构将继续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放在首位。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建立及MPA考核体系的完善都标志着监管思路的改变,中国将进入金融严监管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