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环保及公用事业点评报告:差异化秋冬大气攻坚方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华西证券 作者:晏溶 2019-10-17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事件概述:10月16日,生态环境部联合9部委、6省市正式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分析与判断:

蓝天保卫战收官之年,完成改善目标至关重要

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推出至今已有3个年头,为打赢京津冀蓝天保卫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0月16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门下发了今冬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提出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年、关键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2019-2020年秋冬季攻坚成效直接影响2020年目标的实现。据预测受厄尔尼诺影响,2019-2020年秋冬季气象条件整体偏差,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进一步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压力,今冬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仍面对较大压力。《方案》给出了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6%的总体目标,较征求意见稿目标有一定下调,但相较2018年秋冬目标,相对有所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绝非一劳永逸的战役,当前也并未摆脱“靠天吃饭”的事实,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

差异化的应急管理方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中,停产限产“一刀切”问题曾在各地接二连三出现,减排效果未然可知的同时,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也没有给予环保治理先进的企业以奖励,不能激励企业深化治污。2019年8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以及《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首次提出绩效分级管控措施,对钢铁、焦化等15个重点行业根据绩效分级指标,采取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原则上,A级企业在重污染期间不作为减排重点,并减少监督检查频次。而今冬攻坚方案也继续采取这一方案,明确将实施差异化的应急管理政策应用到今冬大气污染攻坚战中。2017年秋冬攻坚方案中,明确了采暖季钢铁、焦化、建材等行业的限停产比例;2018年攻坚方案中提出严禁一刀切,对行业污染排放绩效水平明显好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环保标杆企业,可不予限产,但未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出台;2019年攻坚方案,已有明确的指导文件量化评级,引导地方政府精准科学的制定秋冬攻坚方案,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推动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全行业转型升级。

六大任务六大保障,监管方案不断升级综合来看,今冬攻坚方案聚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积极调整运输结构、优化调整用地结构、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六大方面,并细化为26条具体任务,分解到2+26个城市,明确六项保障措施,确保完成秋冬季和全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这其中有不少具体措施,例如企业经评估确认全面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按有关规定执行税收、差别化电价等激励政策,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执行差别化应急减排措施;不鼓励取暖效果差、群众意见大的电热毯、“小太阳”等简易取暖方式;对稳定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电厂,不得强制要求治理“白色烟羽”等,以上措施一定都是在实践中出现过的问题,为更加有效的服务企业、提升百姓幸福感受,而明确提出来要优化的问题,这些都是当下我们环保监管机构的边管边改的进步。

全方位出击保障大气质量,环保仍具高景气度

在今冬大气污染攻坚方案中,扬尘综合治理要求不变,城市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9吨/月·平方公里,方案要求继续强化道路扬尘管控,扩大机械化清扫范围,加大机械化清扫力度,预计环卫设备仍有较大市场需求;为实现治污精准监管及细化责任,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将持续完善,方案要求2020年1月起,各省(市)对高新区、重点工业园区等环境空气质量进行排名,相关监测类公司将持续受益;清洁取暖方面,方案指出,2019年10月底前,“2+26”城市完成散煤替代524万户,而去年同期数据为362万户,我们猜测主要原因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一批三年,2019年为第一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最后一年,需要在今年力争完成清洁取暖改造任务,预计市场情况应好于去年。总体来看,大气攻坚方案实施三年以来,措施手段更加丰富也更具针对性,并且具有延续性,在此政策影响带动下的环保市场仍具高景气度。

投资建议:

扬尘综合治理带动机械化清扫率的提升,【龙马环卫】、【盈峰环境】有望受益;高新区、重点工业园区等不断被要求纳入到环境空气质量排名要求中来,大气环境监测仍有继续加密的需求,【先河环保】有望受益。

风险提示:1、环保政策推行力度不及预期;2、相关公司订单获取及执行不及预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