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截止 2019年 6月 19日,上交所披露已受理科创板申报的企业共 124家,其中 16家通过上市委会议审核,11家提交证监会注册,得到证监会同意注册回复2家,1家披露上市发行安排及询价公告。预计 7月会有首批科创板企业上市交易。
2、科创板发行定价机制:
(1)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跟投制度,科创板发行人的保荐机构通过依法设立的另类投资子公司或者实际控制该保荐机构的证券公司依法设立的另类子公司参与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战略配售,并对获配股份设定限售期。
(2)通过网下初步询价直接确定发行价格,不再进行累计投标询价。
3、科创板公司重点支持 6大领域(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每个领域适用的估值定价方法不尽相同。每个领域内的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特点,估值定价方法也有差异。
4、估值方法分为 4类:
(1)绝对估值法,包括 DCF(DDM、FCFF、FCFE)、EVA 等;
(2)相对估值法,包括 PE、PB、EV/EBITDA、PS、EV/GMV、PEG 等;
(3)资产价值法,包括重置成本法、清算价值法、RNAV;
(4)其他方法,包括 VM 指数、实物期权法等。
5、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生命周期有初创、成长、成熟、衰退 4个阶段。4个阶段各有不同特点,对应的估值方法也不同。
(1)初创期适用的估值方法: EV/EBITDA、PS、实物期权法、EV/GMV;
(2)成长期适用的估值方法: PE、PB、PS、PEG、EV/EBITDA、EV/GMV;
(3)成熟期适用的估值方法: DDM、PE、PB、EV/EBITDA 等;
(4)衰退期适用的估值方法:重置成本法。
6、目前 124家已受理公司中,成立时间 5年以内 6家,5-10年 30家,10-15年48家, 15-20年 32家, 20年以上 8家。成立 10-15年的公司家数最多,占比 38%。
初创型公司较少。
7、目前已过会公司共 16家,根据 16家公司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的拟募集金额、拟发行股数、历史业绩情况等数据,我们模拟计算了公司静态估值情况。
目前已过会公司预期市值的中位数为 40亿,预期 PE 中位数 32倍,预期 PB 中位数 6倍,预期 PS 中位数 6倍。
8、风险提示:仅用一种估值方法容易出现偏差,建议多种估值方法对比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