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丽珠集团发布财务公告:截止2018年9月30日,实现营业收入68.41亿,同比增长4.9%;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4亿,同比增长-77.8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96亿,同比增长17.15%;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26亿,同比增长-32.47%;ROE为8.76%。同时预计2018年扣非净利润增长15-。
【点评】业绩符合预期,辅助下滑导致业绩持平;但核心专科药保持高速增长,收入利润结构改善,研发稳步推进。1、收入端受辅助用药下滑的影响整体4.9%的增长但是核心专科药品高速增速,收入结构改善。其中1)西药制剂增长15.05%至33.56亿,核心品种艾普拉唑系列保持35.81%的高速增长;亮丙瑞林微球增长35.38%至5.9亿。鼠神经生长因子下滑16.04%至3.6亿,预计未来仍将保持下滑。2)中药制剂下滑24.16%至12.28亿,其中参芪扶正注射液受政策限制,下滑36.18%。3)原料药系列受益于阿卡波糖、林可霉素、万古霉素等品种的放量,整体增长15.37%至17.41亿,较二季度有所下滑。预计随着一致性评价推进,公司原料药地位将进一步提升。4)诊断试剂及设备同比增长9.85%至4.86亿,受下游采购影响增速较二季度有所下滑。
2、利润端:扣除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公司扣非净利润保持持平,主要受辅助用药下滑的影响。未来我们预计鼠神经生长因子和参芪扶正的合计销售额占公司整体销售收入的比重由顶峰时期的40%多下滑到2018年的15%左右,预计年占比进一步下滑,整体来看,受限制的两个品种已经从公司的战略性品种逐步降为小品种,对于公司业绩整体影响不大,成为现金流的来源之一。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公司具有竞争力的创新药(艾普拉唑系列)、特色专科药(亮丙瑞林等)占比逐步提高,收入结构都将进一步改善。
3、研发方面:研发稳步推进,重组绒促性素有望近期上市。单抗研发包含13个不同临床前及临床期项目,其中10个为创新药;针对HER2、PD1靶点重点推进。微球研发:核心品种亮丙瑞林微球(1个月)已成功上市并销售。公司目前共有6个不同的产品处于管线中。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18-2019年的净利润为:11.95/13.72/15.74亿,考虑到公司收入结构改善,在单抗和微球的持续的研发布局,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
研发风险、环保风险、GMP风险、销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