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贸易战说起:2018年,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对于下半年乃至更长期的金融市场来说,贸易战的影响举足轻重,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逐步展开分析。贸易战的根源,从宏观数据上早有端倪,在全球贸易放缓和美国经济货币地位承压的时候,其发生具有必然性,且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中国需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日本和德国也面临过贸易摩擦的挑战,但其摩擦程度和影响却有所不同。中国当前的情况与日本当初有相似之处。
中国的应对政策和对应周期:1)在2018年之前,无论是出于对特朗普主张的担忧,还是出于对经济金融情况的客观认知,我国已经进入了应对的准备期,政策调整下,经济周期保持稳定,而金融周期从高点主动转向向下,经济金融体量(或者可以认为是广义的杠杆)的控制降低了冲击来临时受到的影响,也为未来的政策留出了较大的操作空间。 2)今年我们进入了贸易战初期,在这里需要多吸取日本的教训,避免由贸易问题触发经济和金融的风险。针对经济和贸易本身,逐步对外开放和积极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是主要方向;在金融监管领域,防风险去杠杆将持续推进;
在财政政策层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层面,维持中性的同时有边际宽松。在这一时期,出口拉动减弱,扩大内需仍在初期,大环境去杠杆防风险持续,或导致经济周期趋于弱势,而金融周期继续向下但边际放缓。 3)贸易战后期,可以部分参考德国的经验,确保在积极发展自由贸易的同时,减少未来贸易摩擦发生的概率和带来的冲击。这一时期,经济周期有望向上,并且是更高质量的增长,而金融周期也会触底回升。
市场展望与策略:1)利率债方面,国内经济承压、货币政策结构性放松,叠加国际不稳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偏好降低,利率债收益率有望继续下行,而需要注意的风险主要在于美国通胀上行、加息预期提升,可能带动美债收益走高,中美利差以及随之而来的汇率问题或制约我国债券收益率的下行。 2)信用债方面,建议相对去年可以适当拉长久期;下半年强监管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资质欠佳的企业融资难局势暂难缓解,高评级信用债、流动性较佳的发行主体是稳健的选择;主要注意有流动性压力的民企,以及房地产债和地方债务风险的暴露。3)可转债方面,当前转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股市相对低位、债市启动的背景下,可转债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灵活投资工具,布局的机会逐渐到来。在供给冲击过去和股市企稳后,有望迎来反弹。配置性机会关注业绩优异的公司和流动性较佳的个券,其次关注条款博弈机会,主要是下修转股价的可能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外围市场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