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思考上周,多项6月的经济数据发布,通胀方面,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1.9%;P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4.7%,我们认为目前国内通胀压力有限,在货币政策目标较为多元的情况下,通胀的稳定有利于增加货币政策灵活度,我们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将保持中性,确保去杠杆和防风险的进行,与此同时适当微调,以结构性的放松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外贸方面,6月进出口增速如期出现回落,尤其是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增速跌至6.0%,较上月下滑9.6个百分点,而受汇率影响,以美元计价的增速仍维持在14.1%,对美进出口方面,进口端增速略低于总体,出口略高,受贸易战的影响尚未正式显现,但考虑到近期美方的加征关税政策和中美贸易的巨大差额,贸易战恐将持续发酵,对中国对外贸易及产业的发展都将有持续的影响。货币信贷方面,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1.67万亿,同比多增,是社融增量主要来源;企业债券融资新增1300亿元,同比多增,信用风险的冲击有所缓和;
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继续减少,同比亦少增,非标融资持续萎缩。具体看信贷融资,分部门看,居民贷款同比少增,房地产销售或承压;企业贷款多增主要是票据融资有所增加,但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均同比少增,对未来的企业投资形成压力。M2同比增速降至8%,M1则略微回升至6.6%,整体来看货币供给稳定,监管的推进使广义货币偏紧,未来仍有降准空间。
另外,近期中债登和上清所公布2018年6月债券托管数据,商业银行对主要券种均有所增持;信用社则整体减持;证券公司增持了国债和短融中票,减持了企业债同业存单;保险增持了国债和短融,减持了中票和同业存单;
基金则明显增持利率债,减持信用债;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境外机构整体增持。综合来看,在今年债市反弹、但信用风险发酵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风格保持稳健,但其他交易型机构尤其基金公司对市场变化敏感,增配利率债寻求收益率下行的收益,减持信用债规避信用风险。
上周来看,由于税期临近,月初的宽松边际有所收紧,制约利率债短端收益,而对基本面的预期则带动长端收益下行。我们认为,外贸和货币信贷数据均显现出经济承压迹象,近期长端收益仍有下行空间。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外围市场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