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27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相比征求意见稿,主要在三个方面有所放宽:1)与征求意见稿中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相比,部分符合条件的封闭式产品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并给与了5%的偏离度,整体而言有所宽松,减少了市场波动风险;2)放开了投资于单一标的或投资标准化资产比例超过50%的私募产品不能采用分级设计的限制;3)过渡期延长了半年,其次是在控制规模的前提下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给与了市场更大的过渡空间。此外,正式稿对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定义更加清晰,对合格投资者的规定略有严格。当然,正式稿虽然进行了一些修改,但整体监管思路不变。
我们认为,对市场而言,资管新规冲击有限。首先,市场担忧的利空落地,风险偏好有望提升;其次,在五一长假之前发布,市场有充分的消化解读时间;再次,正式稿与征求意见稿整体一致,市场有所预期,而修改完善的内容相对中性偏宽松。未来的风险在于,第一,执行过程中的调整超市场预期;第二,后续配套细则文件出台带来的冲击。
分市场来看,对债市而言,监管担忧落地,过渡方式相对缓和,对债市有所利好;在信用方面,非标融资渠道受限,机构受监管风险偏好下降,净值化使风险更透明,信用风险溢价或抬升。对股市而言,由于资管业务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的有限,实际影响有限,情绪方面则有一定提振作用。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外围市场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