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8年3月31日,统计局公布中国2018年3月份官方制造业PMI相关数据:官方制造业PMI51.5,预期50.6,前值50.3。
点评:
2018年3月制造业PMI较2月大幅上涨1.2个百分点,上行幅度较大。
通过观测2010-2017年制造业PMI的变化趋势,3月PMI均较2月有所上升,因此2018年3月PMI表现符合季度特点。从具体的分项看,在13个分项中,11个分项均上行,其中生产分项上行幅度最大达2.4,为8年内涨幅最大的年份,反映出春节后企业开工意愿较强。新订单以及新出口订单双双回升,预计系春节错峰效应消失后,内外需求恢复所致。
春节错峰作用消失,内外需求有所恢复:3月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及新出口订单指数结束两个月的下行,均高于荣枯线水平。3月两大需求指标的上升,显示出内外需求有所恢复。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春节错峰引致1月进口高企,2月大幅下降,PMI数据也呈现2月较低,因此3月PMI新订单指数的上升属合理变动,不宜过度解释。第二、外需方面,出口订单指数有所上行,但受贸易战等扰动影响,其后期变化仍存变数。
采购增长进口回暖,企业预期持续增长:3月制造业PMI采购量由上月的50.8上升至53.0,进口同样由上月49.8上升至51.3。采购量及进口双双抬升,印证了内需确有恢复。但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春节假期集中于2月,因此3月的升幅有部分是春节错峰效应消失的回调。第二、进口指标升至荣枯线之上,也反映出内需企稳的态势。同时,企业预期指数持续上行,显示企业对开工后经济持相对乐观态度。
企业库存被动补充,价格下行冲击不大。3月企业原材料库存以及产成品库存实现连续3个上行,反映企业被动补库意愿仍强。3月价格持续下降,出厂价格指数下降0.3个百分点,将进一步压低PPI的水平,进而对工业企业利润产生压力。但价格效应作用在不断减弱,因此价格下行虽然削弱企业盈利能力,但需求的起落是利润升降的决定因素。
总结及策略分析:3月制造业PMI上行符合PMI春节后高企的季节效应。但有三点值得关注:第一、PMI的上行幅度达五年来的最高值,表明实体经济确实处于扩张区间。第二、企业预期指数连续两月上行,表明企业对经济保持乐观情绪。第三、3月综合PMI收于54.00%,官方非制造业贡献较小,说明制造业确有回暖趋势。结合6大发电耗煤量等高频数据判断,印证开工复产后生产开始回暖。而具体对债市判断,还请各位关注东北固收2季度策略一睡美人的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