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六翼”布局已见成效,光伏发电拉动业绩高增长。2016年,公司增强了与华为、东软、阳光电源、隆基股份等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拓展公司在国内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等业务。截至2017年4月22日,公司在设计、在建及运营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超过1.5GW;公司光伏电站已并网累计装机容量931MW,其中江苏地区193MW、安徽地区319MW、山东地区187MW、河南、河北、辽宁地区合计97MW、内蒙古地区集中式电站135MW;目前在手储备项目超过1GW。2016年,公司光伏发电业务部分获得营业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219.01%,毛利率高达70.93%,为公司业绩带来大幅增长。2017年,公司将稳健推进光伏电站的开发、投资与运营。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将从东部地区向中东部地区延伸,形成以江苏为中心,辐射安徽、山东、辽宁、河北、河南等区域。同时,公司新能源团队将紧密配合智慧园区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预计2017年末实现光伏电站建设累计1.5GW并网目标,努力打造智慧分布式光伏电站龙头。
电表领域龙头,增长看海外。2016年受制国网招标规模下滑,公司在电表业务上实现营业利润14.41亿,同比下降10.86%。毛利率32.57%,同比下降4.04%。虽然公司在电表业务上业绩有所下滑,但是公司在电表领域龙头地位依旧稳固,全年中标金额位列行业前茅,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利润。2016年,公司加大国际业务投入,不仅完成对立陶宛ELGAMA公司的控股,并与世界第一电表品牌兰吉尔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海外市场。2016年,公司在境外地区实现营业收入0.89亿,同比增长87.14%,主要就是由于海外电表业务拓展所致。2017年,公司将加大海外电表及相关业务市场开发及研发力度,使得海外业务快速发展,预计公司电表产品海外销售占比将不断提高,为公司带来可观利润。
高效单晶产品即将量产,提升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2017年,公司在启东已经开建的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厂房将建成、投产,公司将通过专业化的国际团队确保产线按时达产,量产单面光电转换效率可达21.50%。同时,公司今年部分自有电站将采用公司研发、设计、生产的N型高效双面太阳能电池及组件。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高,若配合双面电池工艺,其发电量可在合适装机环境下较单面电池提高20%-30%,可有效提高光伏电站经济效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互联网+智慧能源业务全面启动,打造第三业绩增长点。2016年,公司智慧能效管理云平台已覆盖了7个省1050个工商业用电大户,部署超过8800个能效采集点,管理用电负荷超过300MW,日用电量超过600万度。公司储能、微电网业务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取得显著突破。报告期内,公司打造了多个光充储一体化超级充电站、兆瓦级智慧分布式储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等多个储能及微电网系统示范项目。2016年,公司申报的“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能源互联网项目”获得国家能源局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的批复。公司将以此项目为样板,通过技术积累和示范效应,不断创新“互联网+”智能能源商业新模式,打造智慧低碳园区,使其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增长点。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04亿元、41.39亿元、48.18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48亿元、8.17亿元10.58亿元,2017~2019年摊薄EPS分别为达到0.37元、0.46元、0.60元,对应4月24日收盘价(6.90元)的市盈率分别为19、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
股价催化剂:电站业务拓展超预期;分布式光伏行业超预期变化;电改、能源互联网等创新发展超预期。
主要风险:1、光伏业务拓展低于预期;2、创新发展方面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