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月3日,中国央行进行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35%(原2.25%);进行1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5%(原2.4%);进行2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65%(原2.55%)。 同时,央行决定自2月3日起,调整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调整后隔夜、七天、1个月利率分别为3.1%、3.35%和3.7%。(此前利率分别为2.75%、3.25%、3.6%)。其中,不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的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再加100个BP。
点评:
利率走廊中枢实现上移,央行实现政策利率整体上移。一般以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作为利率走廊下限,SLF利率作为利率走廊上限,随着逆回购利率与SLF利率的整体上行,利率走廊上下限实现上移,短端利率中枢上行。1月24日,央行提高6个月以及12个月MLF利率,中长端利率中枢上移。至此,央行实现政策利率的整体上移。
货币政策仍属稳健中性,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正在形成。此次调整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货币政策总基调,即: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控资产泡沫,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在经济复苏基础不稳、通胀压力有限的背景下,“稳健中性”仍将是货币政策的主旋律。在中国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进行预调微调的同时,或许一个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正在成形。
全面加息周期未开启,防控金融风险仍是很大考量。虽然资金成本上升但流动性仍属充裕。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2月4日与6日,央行连续两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12月在M1与M2增速同比下降,新增人民币信贷超预期,表明随着12月工业企业利润回升,企业融资需求回升,且银行存在“早放贷早收益”的放贷冲动,为了避免金融机构及实体经济无序加杠杆,继续实施去杠杆,央行上调利率中枢也在情理之中。这并不意味着全面加息周期的开始。经济依旧处于L型底部,微观数据表现不佳,年内通胀的全面上涨也不具有现实基础,开启加息周期不符合货币政策“稳增长”的定位。央行上调政策利率中枢,更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防控金融风险,防止可能出现的资产价格泡沫。此次央行将SLF扩容至不符合MPA考核的机构,也表明了去杠杆过程中防范金融风险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