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9月经济金融数据公布,短期需求企稳,债市利率不但没有上行,反而逆势向下。债券走势与基本面数据相背离,市场将此解读为:一,对未来基本面下行预期充分,抢跑行情带动债市利率下行;二,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境外机构增持国内利率债需求扩大。我们认为人民币入篮,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结合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长期来看境外机构或个人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规模将缓慢提升。短期而言,人民币贬值预期将成为境外机构或个人增持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的一个重要负面因素,之所以贬值未能削弱境外资金配置境内债券,我们认为逻辑应该反过来:债市利率下行预期吸引更多境外资金配置债券,而非境外资金配置债券推动债市利率下行。
平安观点:
①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债券规模持续稳健增长,结合2010年以来债市开放政策,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与之伴随的债市开放政策,对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债券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长期促进作用,短期刺激效应有限。
②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规模与人民币汇率呈负相关,尤其是持有人民币存款和贷款两类资产,其绝对规模以及相对境内金融总资产的占比,均跟随人民币汇率贬值而出现收缩。
③我们认为,人民币加入SDR带来配置境内债券的新增境外资金,短期或为有限;同时,汇率贬值将是影响短期境外资金配置国内人民币资产的重要因素,且对配置资产总体规模影响偏负面。考虑到境外资金配债规模不足整体债券托管量的2%,对债市定价影响实为有限;境外资金配置债券的逻辑是追随债市利率下行趋势,并不能左右债市利率趋势。因此,汇率贬值是否必然引起境外资金持债规模收缩,还将取决于未来债券利率下行空间。我们认为,明年债市利率仍将下行,境外机构增配债券的比重仍将继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