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物价数据: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3%,环比下降0.4%;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3%,环比上升0.5%。
平安观点:
3月CPI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在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这体现了CPI权重调整对物价带来的明显影响。CPI存在一定的上行压力,但在当前宏观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防范通缩仍然是首要任务;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央行,均体现出对短期通胀上行的较高容忍度。我们认为年内CPI整体仍然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不会对宽松货币政策形成太大的制约,即便个别月份出现CPI较高的数据,也不会改变货币政策宽松的方向。但后续央行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较小,货币政策的放松大概率将通过数量工具的操作实现。3月份PPI同比下跌4.3%,环比上涨0.5%,生产资料价格的回升是拉动PPI环比回升的主要原因。PPI的改善使得3月份宏观经济的短期企稳得到进一步确认。考虑到大宗商品价格后续涨势趋缓,预计4月份PPI环比涨幅收窄至0.2%,同比下跌3.9%。年内PPI大概率仍将处于通缩区间,但由于基数因素的影响,PPI同比跌幅将逐步收窄。
3月通胀水平低于预期,货政收紧担忧缓解。3月份CPI同比上涨2.3%,环比下跌0.4%,通胀水平低于市场和我们的预期,也使得此前市场对于通胀制约货币政策宽松的担忧有所缓解。4月份,食品价格整体将有显著回落:一是蔬菜供给将随气温的回升而逐步增加,菜价将有显著下调,而4月初寿光蔬菜价格指数已经呈现大幅回落,蔬菜价格的下跌趋势已经开始显现。二是生猪存栏量仍处于低位,猪肉价格仍然会得到一定支撑;但肉价上涨预期形成将刺激养殖户的补栏热情,供给端的逐渐回补将抑制肉价持续上涨,预计猪肉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呈现高位震荡态势。三是4月份进入鸡蛋供给旺季和消费淡季,价格环比将进一步下跌。因此,我们认为4月份食品价格将进一步下行,但非食品价格环比将有周期性回升,预计4月份CPI环比跌幅收窄至0.3%,同比上涨2.2%。
从各分项来看,3月食品价格环比下跌1.8%,同比上涨7.6%。随着春节因素和极端天气等因素的逐渐消除,食品价格已经转而回落。其中,鲜菜类价格环比下跌5.5%,猪肉价格环比下跌1.3%,但回落幅度仍然小于历史同期水平;蛋类、水产品、鲜果环比分别下跌4.7%、2.8%、2.0%,粮食和油脂类价格则变动不大。非食品价格环比下跌0.1%,同比上涨1.0%。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教育文化娱乐类、交通环比分别下跌0.2%、0.7%、0.7%,衣着、医疗用品、居住分别上涨0.5%、0.3%、0.3%。今年开年后一线城市房价大涨,2月房地产投资也大幅增加,引发对房租价格上涨的担忧;但随着上海、深圳限购政策的出台,楼市有一定程度的降温,再考虑到三四线城市仍处于去库存的低迷状态,房价大幅上涨的态势告一段落,居住类价格走势也较为平稳,并未对CPI形成向上的压力。
央行通胀容忍度上升,宽松货政将延续。3月CPI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在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这体现了CPI权重调整对物价带来的明显影响。CPI存在一定的上行压力,但在当前宏观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防范通缩仍然是首要任务。近期,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央行,均体现出对短期通胀上行的较高容忍度;即便个别月份出现CPI较高的数据,也不会改变货币政策宽松的方向。总体来看,我们仍然维持此前的观点,即CPI年内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不会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太大制约。但考虑到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仅1.5%,若按当前通胀水平计算已经是负利率状态,因此央行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较小,后续货币政策的放松大概率将通过数量工具的操作实现,如通过降准或各类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注入流动性。
PPI环比转正,同比跌幅显著收窄。3月份PPI同比下跌4.3%,为连续49个月负增长,工业依旧处于通缩的区间。PPI环比上涨0.3%,结束从2014年开始的持续下跌趋势转而上升。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继2月回升至荣枯线之上后,3月继续大幅上升5.1个百分点,由此造成生产资料分项环比升至0.7%,是拉动PPI回升的主力;而PPI的改善也使得3月份宏观经济的短期企稳得到进一步确认。分行业来看,仅有煤炭、印刷、石油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汽车、燃气类行业环比有所下跌,其余企业都表现较好;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非金属矿采选、化学纤维环比由负转正且改善幅度较大,有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增幅扩大明显。
3月份美元指数走势疲软,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现持续反弹的态势,CRB指数亦有较大回升;再加上房地产投资改善带动工业需求回暖,再加上基数效应的影响,使得PPI跌幅持续收窄。
考虑到大宗商品价格后续涨势趋缓,预计4月份PPI环比涨幅收窄至0.2%,同比下跌3.9%。
我们认为工业需求短期改善的持续性需要谨慎地观察,宏观经济层面后续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美联储加息的节奏、国内房地产投资的改善等。总体来看,年内PPI大概率仍将处于通缩区间,但由于基数因素的影响,PPI同比跌幅将逐步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