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0月23日晚,央行宣布自24日起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准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对部分金融机构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
点评
此次同时降准降息,主要是降低融资成本,引导信贷适度增长,稳投资稳增长力度增加。但仍难以改变实际利率上升的困境,难以完全对冲外汇占款减少影响。预测四季度仍有降准机会,经济有望企稳。
1、再次降息降准超预期
此次降息后,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降至4.35%,今年已连续4 次创新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1.5%,今年连续2 次创新低。
此次降准后,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准率降至17.5%,今年已连续4 次全面降准,累计释放流动性约2.58 万亿元。
三季度经济放缓,9 月投资同比6.8%,2003 年以来月度新低,CPI 同比1.6%,通缩压力再度增加。“双降”反映出决策层对经济放缓和通缩压力的强烈担忧,是超预期的。
2、单次降息降准效果有限,累积效果尚不明显
此次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主要目的是根据实际利率水平,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稳增长力度增加。9 月CPI 同比上涨1.6%,比8 月回落0.4 个百分点,再次跌破2%;三季度GDP 缩减指数为-0.66%,由二季度的0.09%转为负值,下滑0.75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为-5.71%, 比二季度扩大1.09 个百分点。因此此次降息,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一定作用,但仍不能改变实际利率水平的上升的困境。
此次下调存准率和定向降准,可释放流动性约7000 亿元,有利于抵销外汇占款持续减少影响,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此次定向降准,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薄弱环节。
但7 月~9 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累计减少17342 亿元,2 次降准并不能完全弥补流动性的减少。
3、利率管制基本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此次放开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我国的利率管制已经基本放开,改革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利率市场化进入新的阶段。
利率市场化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影响较大。随着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金融机构在利率受保护情况下“规模即效益”的传统经营模式将不可持续,有利于推动金融机构树立起“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4、期待改革激发经济活力
目前大型银行存准率为17.5%,降准还有较大的空间,但降息空间有限,PPI 降幅较大,GDP 缩减指数转负,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然高企。
激发经济活力不能过分靠降息降准,还需要改革激发经济活力与发展动力,从供给端解决问题。
5、预测四季度稳增长见效,经济有望企稳
自去年11 月22 日降息以来,连续6 次降息,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1.5 个百分点,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1.65 个百分点,稳增长累积效果将逐步显现,预测四季度经济有望企稳,GDP 同比增长6.9%左右。
结论
1、此次降息降准,主要目的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增长力度增加。
2、单次降息降准效果有限,累积效果尚不明显,还需改革激发经济活力与发展动力。
3、稳增长累积效果将逐步显现,预测四季度经济企稳,GDP 同比增长6.9%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