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不再对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设置上限。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平安观点:
央行双降接二连三,刺激经济刻不容缓。
本次央行继6月和8月后三度同时宣布定向降准和降息,时点和幅度均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此次央行降准主要是为了缓解外占持续下降导致基础货币供给不足(9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下降7600亿元)以及10月税款集中上缴对流动性来带的负面影响,保持流动性稳定;降息则主要为了应对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9月中小型企业的PMI仍处于下行通道,小型企业(46.5)更是远离荣枯线),而整体偏低的物价水平(CPI位于低位,PPI仍处于通缩状态)也为基准利率的下调提供了空间。我们认为央行双降将有利于继续维持目前宽松的货币环境并继续引导实际利率下行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尤其是加大对于“三农”及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刺激实体经济转好。
利率市场化名义完成,短期影响基本有限。
此次央行在宣布双降同时还进一步放开了所有期限存款的利率上限(之前一次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这与我们此前预期央行在今年内实现利率的完全发开的判断保持一致。我们认为在短期来看对银行负债端成本影响不大,原因在于:1)此前几次的存款上浮区间的放宽使银行存款端的定价已接近自主定价且基本没有出现大幅上浮的情况,在目前市场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下,银行存款端恶性竞争动机不强;2)央行放开利率管制并不意味着央行不再进行利率管理,一方面央行在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公布基准利率对市场予以指导,另一方面央行创新型货币工具的不断丰富也使央行能够对利率进行更精准的调控;3)随着存贷比取消、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的推出,银行对于存款的依赖程度减轻,未来银行在负债端的配置将更为多元化。
降准释放流动性7500亿,部分银行明年业绩或现负增长。
按9月末人民币存款134万亿测算,降准0.5个百分点将释放流动性约6700亿元,进一步考虑对“三农”及小微贷款达标金融机构的额外50bps的降准,预计释放流动性规模在7500亿左右,降准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5%,中小金融机构为15.5%。从降息影响来看,本次央行降息对于银行净利润的负面影响与上次降息基本相同,根据各家银行存贷款重定价期限静态测算,存贷款利率对称式下降25bps对上市银行15年/16年息差的负面影响分别为1/6bps,净利润的负面影响在0.4/3.0个百分点,考虑到大行15年净利润已近0增长,此次降息的负面影响或使其中部分银行在明年出现负增长。
投资建议:
此次双降体现了央行维持宽松货币环境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决心,实体经济企稳预期的改善将进一步缓解市场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目前银行股对应2015年PB1.0x,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临近年底我们认为对银行股可以适当谨慎乐观,利率持续下行也将使银行股息收益率吸引力提升(目前银行股息率5%)。银行个股方面,双降明显有利于债券收益率继续下行,将令债券业务占比较高、业绩增长一枝独秀的南京银行更为受益;另外建议选择板块中盈利稳定、资产质量压力相对较小、估值有安全边际的标的如北京、浦发、兴业。我们另外推荐晨鸣纸业。
风险提示:实体经济企稳低于预期,资产质量恶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