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与开放悖论
大部分现在强悍的鲢鱼都是纸糊的,但纸糊的东西也可以有硬骨头,现在企业烧钱,就是在淬炼自己的骨骼,希望在产业的重要点上有强健的掌控力和支撑力。然而他们最大的希冀或者前提,仍然显得单纯简单而又可爱:那些被冲击的占有各种入口垄断先天便利的企业和猪一样,对变化无动于衷或者动的太晚。这样鲢鱼们有足够的时间:第一,建立先入垄断优势或者消费者忠诚度高的依赖,要知道这个本身是与互联网思维矛存在悖论(想用民主化思维来攻击传统的垄断半垄断商业,最终自己获得某种垄断收费能力,包括谈什么平台或者去中心化也是一样。任何想主导市场的都是垄断思维,不论是去中心化还是中心化)。第二,那些沉睡的传统商业或者模式,继续看着鲢鱼蚕食自己的份额,而囿于机制而缓慢的应对或者不应对。这在当今已经从终端革命过的人群中,是不太可能真正维持的,也就是他们一定会很快应对,只是做的好不好的区别。
通病
讲一个悲催的事实:就目前来看,绝大部分的企业,无关互联网否,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并非让人欲罢不能,爱不释手。这个和中国制造业服务业技术水平以及服务素养关系关联度极大。不管是宏观层面的政府管理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产品质量,还是商业微观层面的产品服务的私人物品质量都让人要么身体担心,要么心灵恐惧。好了,扯远了,打住。
菜单革命
互联网本身的产业基础格局基本形成,国内几个互联网大巨头地盘分割基本稳定,但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准入门槛还是太低,非传统企业参与的强行改造极其容易被传统企业后发再颠覆。简单的认为用个app电子菜单和通过app来支付费用本身只架构了产业中最容易的环节,而服务质量本身,产品质量本身却没有几个企业在做。当然了,这种电子菜单能否最终影响产品服务的质量提升,也不好说不呢。换菜单能给老板带来多大的成本节约或者收入增加,真是难以高估呢,牙缝的利润到底多大,还要看这个是鲸鱼的牙还是狗牙了吧。
国大有界
中国的权力惯性那么大,许多的经济形态瓦解也没那么快,随着改革的加快和加深,许多打算一展宏图的互联网思维概念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磨损挑战,光烧钱的行为将很快看到结果。荷包变小,产业就那么大,而且寸步难行。中国虽大,但产业空间并非无穷大。大城市就那么多,哪能容得了那么多打车软件,还想都赚钱。吃货就那么多,人口往下走,哪能容得了那么多的外卖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