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隆平高科公布1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10.54%;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加38.48%,每股收益0.18元。三费方面,营业成本5.16亿元,同比上升10.99%;销售费用5673.47万元,同比下降0.07%;管理费用7032.74万元,同比增加7.88%。单从2季度情况看,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同比上升12%;净利润0.36亿元,较去年2季度扭亏为盈。
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种子销售情况良好是业绩增长的主因。公司上半年实现杂交水稻种子销售收入4.13亿元,同比增加12.01%,玉米种子销售收入2.11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在行业高库存压力下,公司水稻、玉米销售情况良好。水稻方面,优势品种Y两优1号、深两优5814销量稳中有升,C两优608今年销售相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公司目前主推品种隆两优华占、晶两优华占由于其高产、抗稻瘟病、抗倒伏、耐高温、米质好等优势特性,销量处于快速上升阶段,今年推广面积在100万亩左右,预计未来一到两年将出现大幅增长,推广面积增幅不低于100%。玉米方面,隆平206仍是公司主打产品,正处于高速成长期,预计14/15销售季推广面积超1500万亩。
从毛利率和费用率来看,水稻、小米维持稳定高毛利水平,财务费用稍有增加。报告期内杂交水稻种子毛利率为41.6%,玉米种子总体毛利率为45.7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从费用端来看,公司由于贷款增加,利息支出导致财务费用有所上升。
推广思路转变卓有成效。公司从12开始对安徽隆平玉米种子实施“订单销售”政策(种子销售季开始之前农户向经销商下订单,公司按订单发货,不存在退货情况),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今年继续转变推广思路,对于推广面积较小、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品种,公司采取了减法策略,针对种粮大户进行精准营销,集中优势力量推广大品种。根据公司半年报数据显示,安徽隆平1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增加28.7%,实现净利润9088万元,同比增长40%。
定增引入中信,从三方面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首先公司可以更好地推行商业化育种体系。当前国内种子企业研发能力普遍较弱,有科研能力的企业不到1.5%,大多数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少,平均不到销售收入的1%,低于国际公认的“死亡线”(国际公认标准:企业科研低于1%是死亡线,2%是维持线,5%为正常线,目前发达国家一般为8%-12%)。此时公司通过定增,全面升级研发体系,加大生物技术领域投入力度,完善生物育种站加大布局,在国内推进的同时,还可借助大股东中信同步推进国外生物育种战略。
生产模式可以有较大的升级。原先大小公司生产模式都差不多,机械化程度低下。公司通过定增获取充沛资金,可以实现公司种子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大大提高效率。
推广、销售、服务更加信息化。通过定增项目中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公司可以对种粮大户实现在线实时销售与服务,增加销量的同时,节省成本,同时通过服务增加客户粘性。
从公司发展的战略来看,我们认为外延并购是实现公司快速发展的必然途径。由于种子行业的高技术、高投入、出成果慢等特性决定了单个公司必须通过外延并购才能不断做大做强。纵观国际种业巨头,无不是通过外延并购实现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公司定位于成为种业的航空母舰,除了自身研发实力的不断提升外,外延并购也是不可或缺的战略要素之一。同时从公司定增业绩承诺来看,到2018年公司承诺实现净利润9.4亿元,我们认为仅仅通过公司自身业务的发展,是基本无法实现的,外延并购是必然途径。
长期来看,公司发展战略路径十分清晰:
(1)通过外延并购,延伸产业链,丰富产品种类;
(2)逐步进入其他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种子领域;
(3)依托于稻种研发优势,逐步开拓市场更为广阔的国际种子市场;
(4)通过与农资和技术服务团队合作,为种植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提升种子销售粘性。
从当前大种植农业股的涨势来看,种子经过接近两年的去库存,正在从底部慢慢复苏,叠加下半年的较高政策预期,我们认为当前时点是布局种业的最佳时机,隆平高科作为国内种子龙头企业,必定首先获益!按此前增发预案完成增发,摊薄后公司2015-2017年EPS分别为0.48、0.67、0.76元,继续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36-37元。我们持续看好公司中长期的业务扩展和业绩增长潜力,在全球化的并购整合完成后,公司市值有望向更高层次迈进。
风险因素:新品种推出时间低于预期,并购整合进展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