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平安观点:
“千里之行”始于账户。
微众银行的APP终于在千呼万唤之中推出,目前用户通过微众APP能够实现:1)理财功能(购买货基、保险资管理财、股基);2)跨行转账功能:仅限微众银行电子账户和已绑定的其他银行同名账户(弱实名账户的限制);3)跨账户(个人)资金转入功能:他人账户可以通过银行柜面、网银向微众银行账户进行转账汇款。由于目前微众仅仅推出了基于手机端的应用,加之央行对于弱实名电子账户的功能限制,目前微众app暂还不能够支持包括:1)刷卡消费;2)向他人转账;3)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功能。
虚拟化账户将成主导,制度障碍亟待破除。
我们认为微众银行在搭建起账户的线上转账及支付环境之后,微众银行的银行卡将主要以虚拟账户形式存在;线下支付将主要依托少量的实体卡及微众APP的NFC、扫码技术完成取现或支付结算业务。这意味着,无论是近期近场NFC支付、扫码支付等技术的快速推广,还是未来可能做到的人脸及生物特征识别支付,一旦微众银行能够打通产业链各方并建立起成熟的商业模式,则实体的银行卡在银行体系中的作用就会开始逐步淡化。但我们也需要承认,在无卡化时代的推进过程中,仍需要解决:①监管及制度对虚拟账户的限制问题;②手机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及银行、清算机构四方的利益链条。前者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后者明显需要更长的时间。
理财功能:与直销银行并无本质区别。
从微众银行理财端的产品线来看,目前我们还未看出与其他传统银行开设的直销银行之间的本质区别。微众银行自身的定期、活期存款产品也并没有在APP中直接体现,这意味着微众银行无法自己沉淀低成本的存款,无论是活期还是定期。不过我们认为,负债端原本就不是微众银行区别于其他银行的最大优势。来自腾讯的庞大客户基础,派生而来的信息优势,以及资产端的金融变现能力才应该是未来微众银行的看点。
人脸识别限于辅助,资产端应用仍需等待。
此次微众银行APP中新引入了人脸识别模块。在绑定两张银行卡及以上的时候,会提示必须通过人脸识别验证。根据我们了解,该人脸识别技术应由腾讯相关团队自身开发,可能部分技术也会有外部机构参与合作。所比对的人脸数据库可能主要来自于人行及公安部的相关系统。
目前类似于微粒贷(5月已上线内测)的贷款端产品还未在微众银行APP中看到,不过可以预见,后期应该会有类似产品出现在APP上,此次仅是微众首个APP版本,未来的升级仍有很大的空间。
风险提示:银行资产质量大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