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6月1日,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央行近期针对特定银行进行了PSL操作,以提供基础货币,同时调降本次PSL利率至3.1%,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未透露具体操作规模。”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新一轮PSL期限可能为3~5年,规模可能扩至1.5万亿元以上。
2014年PSL的利率在4.5%左右,目前三年期国债利率约为2.92%,如果本轮PSL的利率调降至3.1%属实,那么本轮PSL的利率已经逼近国债利率水平,其主要用意在于进一步引导市场资金利率下降;进一步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从未来的情况看,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思路依旧倾向于宽松,目前尚未出现引发货币政策调控思路逆转的事件,我们认为观察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思路转变的信号,外部看汇率和外汇占款的变化,内部看通胀,从央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仍然为负增长,截至4月末,其余额为26.77万亿元,较上月减少459.42亿元,今年以来。
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除了1月份小幅增长外,2,3,4月份均为负增长。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投放量减少,基础货币缺口需要补充,PSL属于长线资金,一方面可以补充外汇占款下降留下的基础货币缺口,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特定领域(过去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融资成本。
央行已经将地方债纳入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和试点地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抵(质)押品范围,纳入央行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的抵(质)押品范围,纳入商业银行抵押贷款的抵(质)押品范围,并按照规定在交易场所开展回购交易,因此不排除银行可以通过PSL将地方债抵押给央行,换取流动性,因此,该项政策可能是央行在流动性管理上的主动调节,既可能是为了给地方债置换做铺垫,也可能是为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做改进。整体上将进一步优化银行的流动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