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事件三全食品发布2014年年度报告,业绩低于我们此前预期。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3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同时,定于2015年4月15日召开2014年年度股东大会。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一)
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
2014年公司业绩调整不改长期成长方向。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94亿元(yoy+13.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085.69万元(yoy-31.55%),基本每股收益0.2元。其中,第四季度单季实现收入11.23亿元,同比微降2.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94.21万元,同比下滑43.41%。我们认为,一方面由于2015年春节较晚影响了四季度的部分收入确认;另一方面是受到以思念为代表的竞品,在中低端产品上价格战的营销策略影响,加大了费用投入;再加之年末对三全鲜食新项目的布局以及龙凤并购后的遗留影响,最终使得公司本年度业绩表现未达预期。具体拆分看,2014年公司销售费用为12亿元(yoy+21.09%),销售费用率达29.31%;管理费用本期发生额1.8亿元(yoy+49.85%),主要是维修费用增加所致;财务费用本期发生额98.36万元(yoy+124.16%),主要是利息收入减少所致;研发支出8552.39万元(yoy+19.87%),主要是公司加大新产品推广,加强研发投入所致。最终,公司实现毛利率为34.58%,净利率为1.95%。我们认为,剔除龙凤并入对公司的拖累,三全实际的净利率约在4%左右。因此,在14年完成龙凤在独立品牌下与三全的供应链及渠道整合后,预计15年龙凤将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使得公司整体净利率大幅提升预期加大。
(二)三全鲜食开启公司创新型成长预期。
三全鲜食是公司在2014年四季度开始由董事长亲自管理的二次O2O 创业项目。出发点是试图从速冻食品传统的家庭餐桌突围到外食餐桌,进一步拓展产品的市场空间。我们认为,这一项目作为传统食品饮料行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一次全新探索,真正实现了将消费者、移动互联APP、工厂、智能售卖机四方连成一个闭环,在现有商业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涨的背景下有显著优势。结合三全本身食品加工和品牌优势,未来有望打开一片新的成长空间。而对公司来说,利用移动互联所带来的渠道扁平化平台从长期看盈利空间将尤为可观。目前三全鲜食贩卖机已经在上海经过了初期实验,市场反应良好,2015年将在上海、北京两地大力推广。第一代版本的设备已在上海投放近60台,升级后的2.0版本,品种高达80多种 且更加小巧灵便,将于3月下旬在上海新一轮投放;并于4、5月份开始在北京市场推广。我们预计,三全鲜食这一新项目在前期不断试验调整过后,有望在2015年开始实现规模化标准量产,收入规模过亿,开启公司新一轮创新型成长。
(三)公司在速冻食品行业寡头地位持续提升。
我们在此前的深度报告中曾表示:行业拐点在三全收购龙凤后爆发,未来行业将成为三全和湾仔码头双寡头格局,“速冻食品版”伊利蒙牛竞争格局重现。
站在现在这个时点,我们仍然认为,公司在速冻食品业务上将继续把市场占有率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重点考虑(1)随着高端产品“私厨”在逐步推进中放量,未来将真正挑战湾仔码头,并有望在高端市场份额上追上甚至超越。同时,我们不排除公司在此单品成功基础上,会继续推出新的高端产品,以提升在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契合消费升级的大趋势;(2)收购龙凤后,虽使得公司短期业绩受到影响,但通过补充其华东地区的优势市场资源,成功实现了全国化。预计龙凤2015年可实现扭亏为盈,一旦其加速恢复,公司业绩将有望快速回归,随之就将带来估值的进一步切换。
3.投资建议。
综合考虑新品推广进程,投入费用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给予公司2015/16年EPS 为0.31/0.45元,维持“推荐”评级(深度分析逻辑请参考公司深度报告《三全食品(002216):从30亿到300亿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