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从此登上金融舞台。
2014年底中国银监首次批复了5家民营银行,12月腾讯公司旗下民营银行——微众银行正式获准开业,成为中国首家落地的互联网民营银行。目前微众银行以完全意义上的亊业部化编制进行组织架构的设计,下设5大亊业部,到位的员工人数在400人左右,1:1配置科技IT技术人员及金融服务人员。对比微众银行与传统银行经营范围并无太大区别,仅在外汇、投行、托管等几个业务领域微众略有局限。金融公平性并不会赋予微众过多的经营特权,但其股东到高层管理人员都有极强的互联网背景,是微众作为互联网银行创新先驱的重要基因。
微众将引领零售银行“帐户”和“渠道”变革。
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的线下网点扩张模式,我们预计微众银行的业务将主要通过其优势的互联网途径扩张。传统零售银行赖以生存的规模、渠道及价格优势在新关的互联网浪潮中已难以为继。未来微众将借助生物识别技术在微信端口或APP完成个人结算帐户的进程面签开户,借记卡及信用卡帐户将以虚拟形式存在,实体卡仅在客户申请之下才做发放。取现、刷卡支付、转账等更多将使用移动端NFC、扫码(事维码)等技术实现。轻资产、弱网点的扩张模式下微众将弱化实体网点的成本投入,依托大数据/亐计算精准抓取目标客户以获得规模。我们预计未来3年微众银行能够完成对腾讯客户6%左右(6000万)的转换率,潜在小微及消费贷款需求超过6000亿元。
微众将带来传统存贷业务的价值链重构。
受制于网点规模,微众银行将不会走传统银行的存贷利差模式,互联网银行给传统银行带来的应该是改变而非取代,是合作而非竞争。业务模式上定位于“个存小贷”,以节省的渠道成本、资本成本、信用成本来补贴更高的客户存款收益利率。但毕竟受制于资本金及利率上限管制,微众银行不会追求规模的扩张而着重在资产端有效配置及运转效率。微众银行将与传统银行间的错位竞争合作,将使后者有能力将触角延伸至超小额、高风险的信贷领域。参考阿里小贷的运营模式,微众未来也将使用更多互联网手段抓取客户,并配合更多新型的金融业务模式,如资产证券化、结构化产品等。
引入新信用评审模式,做银行和客户的“接口平台”。
银行经营风险,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风险定价能力将成为银行盈利乃至生存的兲键所在。微众将使征信、增信、授信三环重构。通过微众银行的融资平台和征信,将个体个性化的融资需求进行标准化利率定价,最终向零售客户及传统银行输出模型、客户征信报告或信贷/理财产品。微众银行未来将成为腾讯、腾讯社交生态圈闭环中的中介端口,成为金融机构低成本试错平台,对接外部的金融机构以及实体厂商。未来能够接入这一生态链环中的机构,将仍中收益。
风险提示:银行资产质量大幅恶化,政府平台贷款纳入财政预算比例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