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数据显示,12 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为50.1%,较上月继续下滑0.2 个百分点。从本月PMI 细分指标来看,12 月份大型企业及小型企业PMI 指数均继续继续回落,而中型企业PMI 指数出现了0.3 个百分点的回升。我们认为,我国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是结构性的问题,因此政策一直与之相对的是施行结构化的改革。这也正是我们始终认为在当前情境下“定向宽松”优于“全面宽松”的原因。但目前实体经济的下滑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下滑已经到了有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的程度。站在当前的时点上,我们虽然无法确定佳兆业违约事件是否是引发行业信用风险释放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但事件本身已足以值得引起对去杠杆过程中信用风险释放的足够警惕。
从12 月份PMI 分项指数来看,生产指数再次下滑,由上月的52.50 下滑至本月的52.20,下滑了0.3 个百分点。
购进价格指数由上月的44.70 跌至本月的43.20,下跌1.5个百分点。而原材料库存与产成品库存指数之比再次回落至1.00 下方,显示目前未来宏观经济整体发展趋势已经不再乐观。综合而言,我们认为,宏观经济仍处于一个惯性的下滑过程中,但下滑速度有所减缓。新的一年开始后,对内以PPP 模式为代表,对外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扩大投资计划将加速落地,从而对我国长期低迷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带来直接的提振作用。以钢铁、机械等制造业为代表的中游产业的景气度回升一方面有利于稳定GDP的下滑趋势,实现“软着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稳定就业需求,从而为更大规模的“调结构”创造有利的改革条件。只是在这一“软着陆”进程中,我们仍需对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需要去杠杆的行业的信用风险突然释放给予充分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