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行业聚焦 - 金融 - 正文

雀巢宣布两年裁员1.6万人,新任CEO加速公司转型:树立绩效导向思维

来源:红星资本局 媒体 2025-10-18 15:53: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雀巢宣布两年裁员1.6万人,新任CEO加速公司转型:树立绩效导向思维)

红星资本局10月18日消息,10月16日,全球食品和饮料巨头瑞士雀巢公司宣布,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削减约1.6万个工作岗位,相当于其员工总数的6%。

此次裁员将涉及约1.2万个白领职位,覆盖所有职能和地区,另有约4000个岗位在生产与供应链领域。

此次公告发布正值该公司第三季度销售额超出预期。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雀巢经历了CEO、董事长接连换人。据美国彭博新闻社报道,上述裁员措施表明,雀巢新任首席执行官菲利普·纳夫拉蒂尔正寻求加快企业转型。


菲利普·纳夫拉蒂尔

业绩增长承压

未来两年计划裁员16000人

据悉,雀巢裁员背后,是严峻的业绩增长压力。

10月16日,雀巢集团发布2025年前9个月财报。数据显示,雀巢集团业绩整体正在回暖,前9个月的总销售额为659亿瑞士法郎,下降1.9%;有机增长(OG)为3.3%,所有区域和全球管理业务均实现正增长;实际内部增长(RIG)增强至0.6%,定价贡献稳定在2.8%。汇率变动产生了5.4%的负面影响,净收购产生了0.1%的正面影响。

在瑞士沃韦拍摄的雀巢总部大楼 图源:新华社

不过,大中华区的业绩还未步入回暖阶段,还在拖累集团增长。财报显示,在雀巢大中华区,第三季度的有机增长率为-10.4%,延续了第二季度的下滑趋势。从前9个月的态势来看,大中华区销售额也在下降区间。其中,有机增长率为-6.1%,其中实际内部增长率为-2.9%,定价贡献率为-3.2%。 

受大中华区销售下滑影响,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大区,前9个月的有机增长率为2.7%。不包含大中华区,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大区的有机增长率为5.3%,其中实际内部增长率为1.3%,定价贡献率为4.0%。

对此,雀巢提到,其正在减少大中华区过剩库存,新的领导团队正将组织的重心重新聚焦于需求创造。

财报还显示,雀巢集团将加速推进“增长燃料”成本节约计划。雀巢集团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16000人,相当于其员工总数的6%。其中,约12000个为跨职能和跨地域的白领岗位以及4000个制造和供应链领域岗位;计划到2027年年底前节约30亿瑞士法郎(约合37.7亿美元),高于此前设定的25亿瑞士法郎(31.4亿美元)目标。

据报道,上述裁员措施表明,雀巢新任首席执行官菲利普·纳夫拉蒂尔寻求加快企业转型。“世界在变,雀巢必须更快改变,”纳夫拉蒂尔在当天发布的声明中说,“这包括做出艰难但必要的决定,即在今后两年内裁员。”

新CEO加速转型:

树立绩效导向思维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今年9月,雀巢集团高层的人事变动颇为频繁。新的领导层寻求推动公司加速转型,将重心重新放在需求创造上。

据此前报道,今年9月以来,前任CEO傅乐宏(Laurent Freixe)因“未披露与下属的恋爱关系”被解雇。9月1日,纳夫拉蒂尔被任命为雀巢集团CEO,接替被解雇的傅乐宏。

受此影响,9月16日,雀巢集团董事会主席保罗·布克(Paul Bulcke)决定提前卸任董事会职务,于10月1日由帕布罗·伊斯拉(Pablo Isla)接替。

据悉,纳夫拉蒂尔是近60年来雀巢最年轻的掌门人,年仅49岁,但他已在雀巢效力20多年。此次第三季度财报业绩会,也是纳夫拉蒂尔首次以CEO身份面向分析师和投资者。

在财报业绩会及官网最新公布的采访短片中,纳夫拉蒂尔不断强调和阐释其管理理念,“拒绝市场份额流失”“绩效文化”“树立绩效导向的思维模式”“透明度”“紧迫感”等成为其频繁提及的关键词。

眼下,纳夫拉蒂尔的新想法正在落地。他表示,在雀巢接下来的发展进程中,将以审慎的方式进行资源分配,优先考虑那些最具潜在回报的机会和业务。“我们正在营造一种企业文化,全面树立绩效导向的思维模式,拒绝市场份额的流失,并让优胜者得到奖励。世界正在发生变化,雀巢必须加快变革步伐。”纳夫拉蒂尔称。

无论是削减人员还是绩效文化,更直接来说是为了提高人效,降低成本。雀巢表示,此次裁员的影响是到2027年底,预计每年可节约10亿瑞士法郎,同时裁员产生的相关费用预计为20亿瑞士法郎。

“以往,我们选择不对此保持完全透明。但如今,我想坦诚相告。世界正在发生变化,雀巢必须加快变革步伐。”纳夫拉蒂尔在财报业绩会上回应称,人员调整是为了让公司行动更快、反应更敏捷、决策更果断。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 侯春萍 综合自央视财经、每日经济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等

审核 任志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