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光洋股份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光洋股份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光洋股份(002708)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专注于各类新能源与燃油汽车精密零部件、高端工业装备及智能机器人零部件及电子线路板、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各类汽车精密零部件、高端工业装备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滚针轴承、圆柱滚子轴承、离合器分离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轮毂轴承单元、同步器中间环、同步器(齿毂、齿套、结合齿等)、行星排、薄壁型圈环类精密锻件、空心轴、高压共轨轴等。主要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离合器、重卡车桥、底盘轮毂及新能源汽车电机、减速机等重要总成。近年公司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加快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项目,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在稳住现有存量业务的基础上,以国产化替代为突破口,向中高端、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等方向转型升级。目前已成为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汽车用轴承、同步器和空心轴等高精度、高可靠性、轻量化产品的专业化研发和制造基地。

  公司控股公司威海世一电子有限公司主营电子线路板、电子元器件,是一家具备二十多年研发、生产经验的行业领先的FPC生产企业,主要终端客户为消费类电子厂商及汽车厂商。目前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依托自身领先的FPC研发制造能力,在手机摄像头模组、显示面板、智能穿戴、AR/VR等消费电子领域发力拓展的同时,也在全力开拓汽车电子市场。

  (二)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在对技术能力、产品质量、供货能力和成本价格综合考量的基础上评审优选供应商,同类产品以一家为主,备选一家的方式确定长年供应商,并与其签订《年度采购框架合同》,以订单通知方式实施具体采购计划,保证公司生产交付顺利进行。公司每年底对供应商进行质量、交货期、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比较和评价,进而修订下一年度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对应调整相应的采购份额。

  2、生产模式

  公司与主要客户签订年度供应合同,依据年度合同的总量、以前年度的销售总量和市场预测情况来预计客户需求,制定年度销售预测计划,对客户所需成熟项目的主要产品建立1个月左右的安全库存。同时客户在年度供应合同的框架下,当月下达下月的需求订单,公司当月即按照客户下月订单组织生产并送达客户所在地的仓库。公司生产计划以“安全库存+按订单生产”的方式实施,实行拉动式的生产组织模式,快速灵活应对市场需求。

  3、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直销”模式开拓国内外OEM及各大主机市场

  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客户对象为整车和主机厂,因而一直以“直销”的方式开拓国内外市场。公司总部设销售部,负责国内外各区域销售服务的协调和支持,执行公司整体营销计划;同时公司在各整车和主机厂所在区域设专门营销服务团队,对各主机厂提供及时的销售跟踪服务。公司销售订单主要通过参与整车和主机厂招标和商务谈判的方式取得,定价一般采取“成本+合理利润”的方式。客户与公司签订年度供货合同后,一般当月末及下月初以传真、电子邮件或者供应商管理系统方式下达下月的订单,载明下月需要的具体型号、数量和到货时间。由于客户一般采取“零库存”的原材料库存管理模式,公司需要在客户所在地租赁第三方管理的物流仓库,公司在具体订单载明的交货时间前将产品运送至第三方仓库,主机厂按照其生产计划随时从第三方仓库中领用产品。公司和客户协商以每个月的某一时点作为对账日,具体日期因客户不同有所差异。以20号作为对账日为例,根据客户提供的上月20号至当月19号期间内领用的产品清单,与公司第三方仓库领用量比对,核定无误后,确认销售收入并开具销售发票给客户。

  采取“直、经销和线上线下(300959)并举”模式开拓汽车后市场

  针对汽车后市场,公司采取直营和经销并举的模式拓展国内外市场。公司设立专门汽车后市场销售团队,利用主机配套市场的高配套份额优势拓展后市场,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分直营和经销两种模式,同时和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拓展后市场销售模式及领域。

  (三)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及公司所处市场地位

  2022年上半年,国内汽车行业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汽车生产供给受到了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特别是3月中下旬吉林、上海等地新冠疫情的多点暴发,对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汽车产销出现断崖式下降,对行业稳定增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疫情的稳定,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加上一系列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措施,有效缓解了因疫情带来的危机,汽车行业走出4月的最低谷,6月产销表现好于历史同期。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报告期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043.4万辆和1035.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0%和3.4%;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8.3万辆和170.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8.5%和41.2%;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21.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占乘用车总销量比重达24%,中国品牌乘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达到39.8%。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统计分析,公司所处轴承行业134家企业2022年1-6月完成轴承业务收入403.36亿元,同比下降2.13%;生产轴承36.62亿套,轴承销售量37.65亿套,产销率为102.81%,产量和销量同比分别下降6.85%和7.51%。主要企业出口轴承产品销售收入完成78.02亿元,同比下降0.16%;出口轴承销售量完成11.93亿套,同比下降3.33%。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强,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运行恢复稳定的基础尚不稳固,芯片短缺仍将影响企业下半年生产节奏,企业的生产成本仍面临较大压力,商用车市场由“增量竞争”转变为“存量竞争”将继续承压。公司是国内轴承行业重点骨干制造企业、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单位、汽车轴承大型专业制造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已成为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汽车用轴承、同步器和空心轴等高精度、高可靠性、轻量化产品的专业化研发和制造基地,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规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名列前茅。在国内外各大整车集团及变速箱(器)、离合器、车桥、电机等主机零部件公司具有较高知名度。

  (四)主要的业绩驱动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646.3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6.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72.6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66.98%。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汽车产业面临较大压力,终端市场从去年底开始出现疲弱迹象,尤其是商用车市场产销下滑严重。年初疫情对公司所处的汽车行业更是造成巨大冲击,上海、长春、西安等汽车工业重镇相继发生疫情并采取疫情管控措施,公司部分主要客户的正常生产运营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停产。公司位于江苏常州、天津静海、山东威海的生产基地也受到“封城”、“静止”等疫情管控,物流运输等受到极大影响,经济循环畅通遇到明显制约,致使公司存量业务受到严重影响;公司新定点的增量业务仍处于投入期,部分项目虽已量产但还未达峰值,经济效益尚未在当期完全体现;公司控股公司威海世一正在积极推进新品研发及新客户开发等相关工作,目前还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对公司整体业绩构成较大影响。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能源与燃油汽车用轴承、同步器和空心轴等高精度、高可靠性、轻量化产品的专业化研发和制造基地,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规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名列前茅。在国内外各大整车集团、变速箱(器)、离合器、车桥、电机、减速箱等主机零部件公司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公司积极参与国内外汽车零部件的创新升级、进口替代、以及零部件轻量化的同步开发与联合设计,成功地为大众、比亚迪(002594)、斯堪尼亚、戴姆勒、北京奔驰、理想、蔚来、小鹏、零跑、一汽、东风、重汽、长城、吉利、广汽、长安、麦格纳、爱信、博格华纳、ZF、伊顿、纳铁福等国内外知名新能源与燃油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商开发出高精密、高可靠性、轻量化的轴承、同步器、空心轴/高压共轨轴、行星排和驻车齿轮等产品,成功地替代进口并实现国产化批量生产。在消费电子领域,智能电动汽车、5G通讯及显示器件等行业,威海世一利用在消费类电子产业链积累的完整韩系高精密软板和软硬结合板技术,正在全面恢复为韩系手机摄像类和手机显示类FPC直供业务,同时也积极布局国内、国外VR&AR类智能穿戴类、车载智能座舱类、车载自动驾驶摄像类、车载动力电池类等PCB和FPC业务,目前已成功地为终端客户(三星手机、北京奔驰、小鹏汽车、通用汽车)等国内外知名消费类和智能汽车类主机单位提供FPC产品。 1、行业地位 公司在江苏常州、天津静海、山东威海分别设立光洋基地、天海基地、世一基地三个主要的研发和制造基地,光洋基地主要研发制造新能源与燃油汽车用滚针轴承、圆柱/圆锥滚子轴承、高速球轴承/低摩擦锥轴承、离合器分离轴承、轮毂轴承单元、导油罩、同步器中间环及弹性互锁销等汽车精密轴承及相关零部件。是国内轴承行业重点骨干制造企业、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单位、汽车轴承大型专业制造企业、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光洋基地作为中国滚动轴承标准化委员会成员单位的一员,以第一起草单位主持起草了汽车变速箱轴承系列国家标准2项,参与起草了国家标准4项,同时还主持/参与了多项轴承机械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在“十三五”期间被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和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推荐为“优秀供应商”。天海基地主要研发制造各类新能源与燃油汽车用高精同步器总成、超精行星排总成、差速器、高压共轨轴、精锻空心轴、行星排和驻车齿轮等汽车零部件。是国内同步器行业重点骨干制造企业、全国齿轮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单位、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海基地作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齿轮技术分会秘书长单位,主导并参编同步器产品相关的行业标准。世一基地在FPCB领域有着二十多年的丰富经验,主要研发制造应用于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中各类FPCB板,产品种类覆盖从2000年左右的硬盘光驱,数码电子产品,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5G通信等。在线路板电气性能,软硬结合,高多层,高密度互联等关键技术层面的技术水平始终保持在行业前列。 2、品牌与成本优势 公司拥有的“NRB”和“天鸿”牌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其中“NRB”商标主要应用于光洋基地轴承产品,从2003年起连续三届获得“江苏省著名商标”称号,2009年“NRB”牌滚动轴承被江苏省质监局认定为“江苏省名牌产品”,2011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天鸿”牌商标于1992年由天海基地注册,从2002年起连续四届获得“天津市著名商标”称号;2006年起“天鸿”牌同步器连续三届获得“天津市名牌产品”称号,2012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凭借多年来持续的研发投入,技术实力不断加强,研发团队正向研发与同步开发能力稳步提升。公司自主研发能力不仅包括主营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的设计与优化,同时还包括公司内部使用的各类专用装配线、检测线、试验验证装备以及机器人自动化等方面的自主研制和改造,源头设计优化、设备自主研制、内部系统精益管控使公司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化控制能力和市场快速响应能力,多年来已为众多客户成功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或联合开发,与客户实现了合作双赢。公司的研发和技术优势不仅体现在传统燃油车辆领域,在新能源乘用车电机轴承、薄壁离合器、驻车总成、新能源减速器、空心轴、驱动半轴、空心电机轴、高压共轨轴零部件等以及智能机器人、工业减速机相关零部件开发均已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并获得了相应的客户群。 3、研发优势 公司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拥有江苏省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常州中心)和天津市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天津中心)两个研发中心,同时建有江苏省滚针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高精密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公司研发中心集产品研发、工艺优化、基础研究、新品试制、检验试验等为一体,常州中心拥有研发技术人员170余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下设产品研发、工艺研发、新技术研究、信息研究、试验中心和试制中心。其中,试验中心于2009年通过ISO/IEC17025实验室认证,其检测能力得到国际互认。截至2022年6月30日,试验中心拥有主要大型仪器设备90余台(包括德国、英国、日本等高精度进口仪器近20台),其中轴承模拟寿命与性能试验设备60余台(其中4台获得了德国大众的认可批准)。随着试验设备的增加,2022年度试验中心整体的试验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截止到本年度6月30号,共承接各类精度/性能/寿命检验试验任务达2500余次以上,为公司产品研发、对标提升、工艺优化、国产化替代的突破与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天津中心拥有研发技术人员120余人,拥有经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认可通过的检测中心,为公司产品研发提供有力保障。天津中心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火炬计划、国家振兴计划、国家重大技术改造等国家和市级科技项目,先后获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公司研发团队经验丰富,整体研发能力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是公司研发与技术优势强有力的体现。公司始终秉承技术创新的理念为客户研发新产品推广新工艺,光洋基地的轿车新型轮毂轴承单元研发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此外,公司还获得了中国轴承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轴承行业’十一五’技术攻关先进企业”、“自调心拉式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的研究与开发优秀成果奖”、“新型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的研究与开发优秀成果奖”。世一基地是全球头部FPC制造商韩国世一在华二十余年的制造工厂,韩国世一长期为韩国三星配套产品,世一基地同步掌握了韩国世一的先进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理念,其 高端多层盲埋孔软硬结合板的制造技术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领先,更是内资企业中极为稀缺的技术储备与资源。世一基地组织引进韩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韩籍专家领军并培养本土技术团队,快速恢复了人才队伍整体能力。 4、专有创新技术优势 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创新理念,加强研发投入,专注于新能源与燃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前沿技术和产品消化与突破,提升公司产品市场层级与技术含量。报告期内新增专利14项(光洋基地4项、天海基地5项、世一基地5项),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39项发明专利(光洋基地11项、天海基地23项、世一基地5项)、315项实用新型专利(光洋基地207项,天海基地108项)、外观专利6件(天海基地),并实现多项专有技术的突破与积累。2022年在推进的关键专有创新技术列举如下: 4.1轴承类产品的创新技术 1)适应于轮毂轴承的强化止动环脱出力工艺技术 2)兼顾低温与低摩阻的双侧唇密封结构技术 3)适用于新能源低摩阻轮毂轴承的密封技术 4)应用于线控制动系统的轴承与丝杠总成的磨削技术 4.2同步器&减速器类产品的创新技术 1)NW行星排双联行星排对齿技术开发 2)大速比微型减速器设计研发 3)适用于高冲击的微型减速器设计研发 4.3轴类产品的创新技术 1)高压电驱空心油冷电机轴设计制造技术 2)谐波减速柔轮超细晶粒热处理技术 3)轻量化高效电驱电机轴空心结构设计技术 4.4FPCB产品的创新技术 1)增强FPCB产品的MVH(盲孔)可靠性的MVHInlineProess(在线沉铜技术) 2)DubleSideFPCBRTR(双面卷对卷)加工技术 (Laser,Blackhole,CuPlating,RTRExposure,RTREtching,RTRPuncher,RTRAOI) 3)多种MVHHole加工技术 (SkipVia,StackVia,Stackvia,InnerVia,FullFillvia,CDD,UDD,etc.) 4)CameraModule高像素平整度技术(DFSR真空压膜)5)多层一次性叠层技术(最大可一次性叠层10层) 6)多种表面处理工艺(ENIG,ENEPIG,SoftAu,OSP) 5、两化融合建设 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将“两化”融合纳入企业整体战略规划,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来固化先进管理流程,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来实现企业利润率的提升。目前公司两化融合体系已处于集成提升阶段,未来将向创新突破阶段进行过渡。顺应轻量化、智能化的行业趋势,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实现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的智能化管理,结合绿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构建成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智能工厂,全面提升公司智能制造水平,不断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目前光洋基地已被认定为江苏省工业物联网示范工程“五星星级上云企业”,精密轴承保持架生产车间被认定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轻量化汽车自动变速箱精密轴承制造车间被认定为“常州市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推动下,汽车电子广泛应用于车载各领域,汽车电子化程度持续提升。为紧跟汽车电子快速成长这一趋势,公司在做好传统板块业务提升的同时,积极布局汽车电子各类印刷电路板领域,打造公司电子业务板块。世一基地利用原有在消费类电子业务中积累的高像素组合摄像头线路板技术和柔性高密度显示面板线路板技术,积极研发智能汽车用激光雷达、自动驾驶组合摄像模组线路板、智能座舱显示线路板等各类车载线路板产品。目前已经实现向部分头部汽车行业客户的摄像头模组配套挠性电路板和为智能座舱配套显示线路板,同时也在积极为国内 6、布局汽车电子 知名激光雷达和动力电池公司开发专用线路板。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推动了汽车行业整体智能化、电子化快速发展,未来车用PCB市场规模将迎来长景气周期,这方面世一基地与公司主业存在很强的业务协同。未来世一基地将在立足面向消费电子类的高精密度刚挠结合板基础上,依托主业的行业资源,全力拓展各类汽车用PCB业务,为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7、重点配套项目 公司紧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项目,利用切入大众、比亚迪、蔚来、理想、戴姆勒、零跑等新能源市场的机遇与优势,顺应“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要求,在新能源汽车传动系轴承、轮毂轴承单元、同步器、行星排、空心轴、高压共轨轴等高精度、高性能产品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与进展,与头部新能源汽车厂商、自动变速箱主机厂等建立了更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2)DQ200-LC9.5项目:用于支撑部位的深沟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已于6月完成OTS/BMG样件的试制;预计将于2023年11月进入SOP; 7.1大众集团 1)DQ200LC9项目:已于2月启动量产,目前已平稳度过量产初期的产能爬坡; 3)DQ200EU项目:OTS/BMG样件的试制与自检工作已经完成,将于下半年启动交样与客户端的认可试验工作,预计将于2023年11月进入SOP; 4)MagotanB9项目:已于5月完成新增产线的建设与验收,客户端的认可试验已陆续启动,预计将于2024年2月进入SOP; 5)EntryNB项目:已于3月完成产品自检与交样,目前搭载客户端的整车路试正在进行,预计将于2023年3月进入SOP;6)NMSB9项目:已于1月获得定点,OTS样件相关的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中,预计将于2024年7月进入SOP;7)分布式驱动项目:已于4月定点,A样机预计于下半年度交付。 7.2比亚迪汽车 1)SA2H项目:已于1月启动量产,正在按照客户产能要求进行产能提升建设; 2)HADF项目:已于4月进入量产,目前正处于量产爬坡阶段; 3)HAD项目:已于6月获得定点,OTS样件开模进行中,预计将于9月完成OTS样件交样。 7.3理想汽车 X平台项目:是一款适用于四驱车应用的轮毂轴承,目前正搭载客户端的2款新车整车试验,其中1款车型已经通过验证,第2款车型整车验证预计将在9月完成试验,产品预计将于10月进入SOP。 7.4戴姆勒集团 FUSOeCanter项目:已于5月完成样件试制与交付,6月完成了PSW签批,预计将于9月进入SOP。 7.5蔚来汽车 1)4.2项目:一款圆柱滚子轴承,已获得A样定点,于4月底完成样件交付; 2)FY项目:已获得A样定点,产品为圆柱滚子轴承和球轴承,OTS样件开模进行中,预计将于2022年10月交付样件。7.6小鹏汽车 1)飞行汽车X3项目:已获得定点,完成A样交样。 7.7零跑科技 1)C11增程项目:增程器电机轴已获得定点,完成B样交样,预计将于2022年11月进入SOP; 2)A11电驱项目:油冷电机轴已获得定点,完成B样交样,预计将于2023年9月进入SOP; 3)C11油冷电驱项目:油冷电机轴已获得定点,2022年1月已进入SOP。 7.8长鹰信质(002664) 1)C91电驱项目:油冷电机轴已获得定点,完成B样交样,预计将于2023年4月进入SOP; 2)196平台项目:120KW、200KW油冷电机轴项目,2022年1月已进入SOP; 3)210平台项目:165KW油冷电机轴项目,2022年1月已进入SOP。 7.9耐世特 1)大众PPE平台项目:奥迪PPE、保时捷PPE等速驱动半轴已获得定点,完成PPAP交样,预计将于2022年12月进入SOP。 7.10某智能机器人RV/谐波减速器轴承项目,目前系样件验证阶段,预计2023年初进入SOP。 7.11长城汽车(601633) 1)CRA308和CGA201:已于3月完成定点,OTS样件开模进行中,预计将于12月进入SOP; 2)纯电2挡减速器同步器:已于6月定点,A样机预计将于9月交付。 7.12吉利汽车 1)DHT项目:已于1月完成了A样交付,预计将于11月完成交样和TT审核,2023年5月进入SOP; 2)EVEREST项目:已于7月完成A样交付,预计9月完成定点,2023年12月进入SOP; 3)DHT项目Zeus行星排产品:已获得定点,完成A样交样,正在组织TT阶段样品,预计11月完成TT交样; 4)DHT项目EVEREST同步器:已获得定点,完成A样交样;预计将于2023年12月进入SOP。 7.13一汽-红旗 1)C100项目:已完成PPAP与客户的2TP审核,于5月进入SOP; 2)C095项目:已完成PPAP与客户的2TP审核,于6月进入SOP。 7.14博格华纳 1)SAIC280(DM22):一款离合器分离轴承产品,已完成OTS样件的开发与测试,预计将于8月进入SOP; 2)GAC450项目:另一款离合器分离轴承产品,已完成A样件的试制,预计将于8月A样交付、年内完成正式定点;3)CAP2项目:新开发的另一款分离轴承产品,已完成A样件的试制与测试,预计将于8月交付A样、年内完成正式定点;5)GW450/300S离合器齿毂项目:已获得定点,完成PPAP批准,预计2022年9月进入SOP; 4)CA220离合器齿毂项目:已获得定点,完成PPAP批准,预计2022年9月进入SOP; 6)分动箱HUB项目:已获得定点,正在组织C样试制,预计2022年9月完成交样; 7)邦奇项目:油冷电机轴已获得定点,8月完成A样交样,预计2023年10月进入SOP。 7.15福田采埃孚 1)6AS同步器项目:已获得定点,正在组织C样试制,预计11月完成交样。 7.16麦格纳 1)DHD混动项目:已获得定点,已完成A样交样,正在组织B样试制,预计2022年9月完成交样。 7.17东安三菱 1)8AT齿圈项目:已获得定点,已完成A样交样,预计将于2023年5月进入SOP; 2)DH40B混动齿圈项目:已获得定点,已完成A样交样,预计将于2023年12月进入SOP。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新冠疫情影响 2022年开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对公司经营及整个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今新冠病毒疫情逐步进入常态化阶段,疫情反弹的风险依然存在,如未来疫情再次出现反复,可能对公司各生产基地采购、物流运输、供应链等方面带来不确定性,将对公司当期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配合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确保疫情防控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积极有序组织生产经营,最大程度地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公司目前主要客户为汽车整车和主机厂,受汽车行业的发展影响最大,基于宏观经济放缓、新冠疫情影响及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波动,可能导致产品销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减少等风险,将造成公司主营业务业绩波动。公司将通过巩固现有客户份额,积极开拓新客户,加快产品及市场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等措施来增强抗风险能力。公司所用的直接材料主要是钢材和钢制品,近年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对公司的成本控制和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将通过进一步完善仿真设计与模拟校核,推广小型化与轻量化设计,并采用国际先进工艺技术,大幅提高材料利用率;同时通过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稳定过程质量、降低质量损失来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公司也将积极寻找质量稳定,价格更合适的原材料,以多渠道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必要时,公司也将考虑选择价格对冲工具适当平抑风险。公司的优势产品属于中高端领域,由于此类产品的利润率相对较高,众多轴承生产企业均希望进入此市场范围,同时国际轴承、齿轮和变速箱市场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大。另外部分定位于中低端轴承的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并具有一定实力后,向高端市场渗透的可能性逐步增加,公司将面临因市场竞争加剧而导致产品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对此公司将持续的进行新产品开发,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研发队伍的建设,确保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研发的领先地位,匹配中高端客户与市场,同时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综合竞争力。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是公司保持行业地位和持续盈利能力的基本经营手段,但研发活动其固有的风险,存在取得预期科研成果的不确定性。新产品研发成功后,其能否顺利实现产业化及被市场接受的程度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存在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而影响盈利能力的风险。对此,公司将瞄准国内外中高端龙头企业,推进国产化替代,降低新项目风险度,积极参与客户的同步开发,提高新品开发产业化成功率。 2、经济及行业波动的风险 3、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4、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5、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