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中央财大证券期货所所长贺强:美国经济已反弹但尚未完全恢复,宏观政策仍处于量化宽松阶段

(原标题:中央财大证券期货所所长贺强:美国经济已反弹但尚未完全恢复,宏观政策仍处于量化宽松阶段)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翁榕涛 广州报道

9月25日,“新形势下财富管理行业的变革”研讨会暨CPBA2.0落户粤港澳大湾区发布会在广州举行,该研讨会由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国际金融专业人士协会中国发展中心联合主办。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居民财富向金融资产转移的趋势加快。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刚性兑付打破,以及”房住不炒“政策落地,我国居民降低房地产配置比例,增加金融资产的趋势明显,特别是权益类金融资产的配置。目前我国居民财富配置中,房产所占比例接近60%,相比国外成熟市场的约30-40%,仍有很大的转化空间。

今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变化多端,因为疫情影响,美国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更是带动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大起大落,如何看待全球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5.3%,CPI数据已经连续第15个月上涨,连续第4个月同比增长超过5%,与前值5.4%基本持平;8月CPI环比上涨0.3%,不及市场预期的0.4%,环比涨幅为7个月以来最低,较前值0.5%回落。

随着美国CPI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有市场分析指出,美国通胀或已经见顶,这也就进一步导致市场情绪从原来的担心通胀,转而变成美国宏观调控政策转向,放弃量化宽松政策,采取加息政策。

“加息政策对美国可能是利好,但对于其他国家的资本市场则可能是利空。”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所所长、金融学院教授贺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实际上,在许多国家为了刺激经济而降息的同时,俄国、巴西、土耳其已经率先开启加息,以控制收益率与通胀预期上升下的本币贬值。

在美联储接下来是否会抑制通货膨胀的问题上,市场观点已经出现了明显分歧。

比如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警告称,通胀螺旋式上升将促美联储提前行动。由于人们对于美国“1970式大通胀”的悲惨经历仍心有余悸,不少投资者已经开始未雨绸缪,调整投资组合以配置更多防通胀资产。

但资管巨头贝莱德和古根海姆认为,价格飙升只是暂时的,通胀在未来几年都将维持低位。美国财长耶伦也多次喊话称无需担心刺激法案推高通胀。

贺强指出,“在促经济还是降通胀的双向选择中,美国选择了前者,主要是因为美国目前经济反弹很猛,但是在实际上经济并没有完全走好。因此,即使现在有明显的通胀,还是要继续刺激经济。”

为什么美国的CPI数据同比增长幅度已经连续四个月在5%之上,美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仍可能不回头,继续用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经济?

据贺强分析,首先,美国目前经济反弹主要得益于经济刺激计划,给美国民众发放了大量现金用于消费。但是在生产端,因为疫情而受到的影响并未完全恢复,而美国的财政年度是从每年的10月份开始,下一个财政年度是否还会发放大量现金尚未可知,如果不发放了,消费是否还可以保持向上的态势?美联储处于刺激经济和抑制通胀的选择当中。

其次,就目前美联储官员对外的公开表态来看,认为目前美国国内通货膨胀主要是短期因素引起的,不会形成长期趋势,美联储对控制通胀有着一定的自信,在这样的判断下,刺激经济仍然是较为优先的选择。

最后,美国在2008年成功运用了量化宽松政策对抗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从2008年一直到2014年,持续多次量化宽松政策刺激了经济实现复苏,经济没有出现其他国家的二次探底,因此这次美国虽然已经出现了明显通胀,但参考历史经验,美国仍处于量化宽松的阶段。

目前我国也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刺激经济。

央行数据显示,从贷款规模来看,8月末我国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87.8万亿元,同比增长12.1%;与此同时,社会融资规模也不断扩大,8月末我国社会融资存量已经达到305.2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但我国并未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贺强指出,“主要原因是资金并未流入居民消费品,而通货膨胀率是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来作为参考的。大量的资金流入房地产,促使房地产的价格处于高位,但房地产属于投资而不是消费,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此外,“猪周期”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影响物价的猪肉价格连续20个月下跌,今年5月份猪肉价格同比跌了23.8%,8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跌了44.9%,对物价起到了明显的平抑作用。

最后,贺强认为,我国今年要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搞急转弯。从数据来看,二季度以来我国的贷款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和M2的增长已经出现明显减缓,这进一步减少了通货膨胀走高的动力。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翁榕涛 编辑:张玉洁)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