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解析 - 正文

东吴证券:维持宁波银行(002142.SZ)“买入”评级 投资驱动收入加速增长 资产规模加速扩张

来源:智通财经网 2021-08-16 10:09:3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智通财经APP获悉,东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宁波银行(002142.SZ)“买入”评级,预计20...

(原标题:东吴证券:维持宁波银行(002142.SZ)“买入”评级 投资驱动收入加速增长 资产规模加速扩张)

智通财经APP获悉,东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宁波银行(002142.SZ)“买入”评级,预计2021/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22.4%/21.36%,近期股价跟随银行板块调整,目前估值降低至12.22x2021PE,1.81x2021PB,作为高成长零售银行,重点推荐。

事件:宁波银行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0.19亿元,同比增长25.21%;归母净利润95.19亿元,同比增长21.38%;期末总资产1.83万亿元,较期初增长12.72%,归母普通股股东净资产1140.52亿元,较期初增长10.01%。公司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速超出市场及该行的预期,业绩相当优异。

东吴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宁波银行上半年业绩核心亮点包括:1)收入超预期高增长,其中利息与非利息收入两翼齐飞;2)继续主动计提表外信用减值,出清表外资产质量包袱。所以,和很多银行今年通过“少提信用减值”释放利润有所不同,宁波银行的业绩高增长是通过“业务驱动收入”,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增长。

业绩表现:投资驱动收入加速增长,净利润保持高增速。

收入上半年同比增长25.21%,第二季度同比增长29.3%。其中,利息净收入上半年同比增长21.91%,得益于资产规模持续扩张+上半年净息差同比提升8BP,但主要是一季度贡献。非利息净收入上半年同比高增长31.53%,其中第二季度单季同比增长77.3%,源于投资收益驱动。

加大信用减值和费用投放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1.38%。由于零售业务费用投放增加,上半年成本收入比走高,造成PPOP同比增速为24.3%。今年银行业净利润可观增长,因为去年高额计提信用减值后,今年减值金额同比大幅降低。但是,宁波银行与行业不同,主动计提表外信用减值,减值金额同比大幅增长,造成归母净利润上半年同比增长21.38%,增速低于收入。但全面出清了表外资产质量包袱,资产质量处于最佳状态。

资产&负债:零售贷款领航,资产规模二季度加速扩张。

资产端,继续保持明显强于同业的扩张速度。6月末总资产较期初增速高达12.7%,第二季度环比增长6.4%,这也是2015年以来最高的第二季度环比增速。结构方面,仍然由贷款拉动,6月末贷款总额较期初增长15.7%,该行预计2021年贷款将连续第四年实现20%以上增速。资产摆布角度,贷款/总资产也上升至41.9%的新高,逐步接近金融投资的占比。

贷款结构中,零售贷款增速始终高于对公贷款。对公与零售贷款分别较期初增长14.6%和18.2%,去年下半年以来零售战略加速推进。从具体投向来看,住房按揭和个体经营贷款超高速增长,这完全符合该行在一季报点评中的判断,这两类贷款分别较期初增长27.9%、46.1%。而个人消费贷款作为传统零售产品,由于基数较大且渗透率较高,较期初增长11.2%。对于按揭房贷,由于公司历史上存量较小,所以近三年连续高增长后,目前占贷款比例仍然仅为4.3%,明显低于城商行17.5%的监管红线。

负债端,第二季度依靠同业负债支持资产扩张。负债总额较期初增长13%,由于二季度通常是存款增长淡季,存款规模基本持平于一季度末,所以主要依靠同业负债和债券拉动。6月末应付债券较期初大幅增长34.5%,主要是二季度把握低利率窗口大量发行同业存单。

资本充足率依然承压,配股再融资非常必要。由于规模连续高成长,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一季度末再度下滑1BP至9.38%,考虑三季度还要进行30.04亿元2020年度现金分红,该行测算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可能进一步下降至9.21%。所以,今年1月启动的新一轮配股再融资很有必要,目前证监会已经审核通过,新增资本将继续用于支撑公司高歌猛进扩张规模。

净息差:如何实现逆势提升8BP? 大力投放贷款+管控存款成本是关键。

去年二季度以来,银行业贷款利率快速下行,今年二季度又创新低,多数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但宁波银行上半年净息差却逆势提升8BP至2.33%(可比新口径),比2020年全年也高出3BP。主要原因:

1)资产端:贷款占比快速提高,造成收益率降幅较小。上半年资产端收益率为4.69%,同比仅小幅下滑3BP,降幅比行业平均少很多,而且比2020年全年还高1BP,核心是资产结构中,高收益率的贷款占比快速上升。一方面,贷款在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中的占比从2020H1的50%提升至2021H1的54%;另一方面,贷款中收益率最高的零售贷款占比提升,在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中的占比从2020H1的16%提升至2021H1的21%。所以,尽管对公和零售贷款的收益率都同比大幅下行了32BP、67BP,但是结构变化削弱了负面影响。这种方式对于大多数增速缓慢、结构固化的商业银行,是难以复制的。

2)负债端:成本率下行,受益于存款成本管控。负债成本降低也非常有利于提振净息差,2020H1负债成本率同比下行12BP至2.1%,比2020年全年还低4BP,核心是对存款价格的管控卓有成效。上半年总体存款成本率同比降低13BP至1.82%,其中主要是对公客户的活期与定期存款利率均明显下行,预计受益于结构性存款等产品管控。

非利息收入:手续费净收入略低于预期,但投资收益高弹性增长。

零售费用支出增加导致手续费净收入未能增长。今年以来全行业都将信用卡分期收益从手续费中剔除,所以手续费的增长点就在于财富管理业务,即代理类收入。宁波银行上半年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11.4%,但由于费用支出增加(该行预计主要是财富管理相关费用),造成手续费净收入仅持平。收入增长相对疲弱,主要源于代理类收入去年基数较高,所以同比仅增长13.2%至33.94亿元,而其他对公业务相关的手续费在目前环境下难以增长。不过,中收也有亮点,例如其中的托管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40%至2.39亿元,这也受益于近年来财富管理大力发展,“易托管”品牌不断提升,6月末托管规模达到3.27万亿元。

财富管理AUM及客户数量拓展取得显著成效。零售AUM整体较期初增长14.1%,达到6095亿元,其中基金保有量较期初增长31.4%至1009亿元,在总体AUM中占比17%,配置比例高于银行同业,也说明客群结构更加活跃优质。私人银行发展更迅猛,客户数量较期初增长47.2%至1.12万户,对应私行AUM较期初增长34.7%至1288亿元。

投资端拉动非利息收入超预期同比高增长31.5%。尽管手续费疲弱,但上半年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43.8%,二季度单季同比增速高达2.8倍,再加上汇兑损失同比大幅收窄,推动非利息收入高增长。作为高成长性龙头银行,公司拉动业绩增长的盈利点非常多元。

支出:成本收入比高位走平,信用减值计提将表外业务风险全面出清。

成本收入比继续保持高位。宁波银行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之一,成本收入比始终高于同业,而近两年零售转型更需要加大费用投入。因此,上半年成本收入比保持34.34%高位,与一季度基本持平,高于2020H1,这也造成PPOP同比增速为24.3%,略低于收入增速。

信用减值同比增速高于PPOP。与其他龙头银行不同,宁波银行上半年没有通过大幅少提信用减值来释放利润,而是更审慎地对表外业务计提信用减值,全力出清表外业务的资产质量包袱。上半年信用减值金额同比增长36.3%,其中针对表内贷款业务的信用减值同比增长18.2%,主要是额外对表外业务计提了18.01亿元减值,占总体信用减值的28%。

资产质量:保持上市银行最低不良率0.79%+最雄厚拨备覆盖率510.19%。

不良率连续五个季度保持0.79%。宁波银行6月末不良率0.79%,与一季度末持平,同时关注类贷款比例只有0.39%,资产质量保持上市银行最优。从逾期贷款角度来看,逾期比例为0.84%,其中逾期90天+的比例0.69%,始终全面纳入不良口径。从资产质量的内核指标来看,该行测算上半年“加回核销后的不良净生成率”为0.5%,这不仅在银行业中属于超低水平,同时也低于宁波银行自身历史平均水平,说明动态资产质量很优异。

全力出清表外业务资产质量包袱。对于表内传统信贷业务,上半年计提信用减值45.32亿元,同比增长18.2%,推动拨备覆盖率环比提升1.63pct至510.19%,继续领跑行业。但该行多次强调,龙头银行基本面中核心的预期差,在于率先完全出清表外的资产质量潜在问题,意味着资产质量处于历史最佳阶段。

风险提示:净息差未来超预期收窄;不良率快速上行;外贸、民营制造业等领域的融资需求大幅下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宁波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